理论教育 严嵩的诡计:历史经典案例洞悉

严嵩的诡计:历史经典案例洞悉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严嵩,夏言认为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因而对之要求也就更苛刻一些。严嵩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立即全身颤抖,俯伏在地痛哭不已。严嵩决定的事,往往予以全部推翻,严嵩所安插的私人,无不一一予以斥退。时隔不久,夏言和曾铣共同筹划的议复河套的事件,给严嵩带来了机会。严嵩瞅准了这是陷害夏言的极好机会,于是立即动手。

严嵩的诡计:历史经典案例洞悉

早在嘉靖十五年,严嵩便接替夏言做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但是他并不满足,他的目的是要进入内阁,夺取内阁首辅的职位,把朝中所有的大权全都夺到自己的手中。

当时担任内阁首辅的是夏言。这位夏言,不但“豪迈有俊才,纵横辩驳,人莫能屈”,而且仪表堂堂,“眉目疏朗,美须髯,吐音宏畅,不操乡音”。世宗对夏言极为宠信,“政由言出”,一切专听他的。可是这位夏言却刚愎自用,恃才骄横,又因为受到皇帝的宠信,越发变得颐指气使,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对于严嵩,夏言认为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因而对之要求也就更苛刻一些。严嵩呈送的文稿,夏言常给改得一塌胡涂,有时还要掷还给他,要他重写。严嵩对他真是又恨又怕。辞时他已不再需要依仗夏言援引。相反,夏言已经成了他继续向上爬的障碍。表面上,他对夏言仍是十分谦恭和顺,背地里却恨得咬牙切齿,决心把他赶走,以便取而代之。从这时起,他便开始了陷害夏言的阴谋活动。

严嵩知道,夏言很有才干,而且正受到世宗的宠信,自己一下子是扳不倒他的。于是,便采用了极其隐蔽和极其周密的慢慢浸透的办法。他利用夏言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夏言性情刚烈,他便阴柔谄媚;夏言在世宗面前态度疏慢,他在世宗面前便俯首低眉,诚惶诚恐;夏言对下级要求严峻,动辄处分,他却装得谦恭下士,四处救援。果然,柔能克刚,最后夏言竟死在他手中。

当时,大臣们在西苑都赐有直庐,以便他们值班,处理政事。世宗为人好猜,常常派出小太监去查看大臣们都在干些什么。这些小太监来到夏言处,夏言忙于政事,无暇搭理他们,态度未免有些傲慢。而当这些小太监来到严嵩处时,严嵩便立即起身,笑脸相迎,拉着他们的手,请他们坐下,和他们说长道短,同时将大把大把的黄金或白银塞到他们的衣袖里。这些小太监虽无职无权,但却随侍皇帝左右,可以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他们受了夏言的慢待,自然要说他的坏话;得了严嵩的好处,自然要说他的好话。天长日久,由不得世宗不信。

按照明代冠服制度,皇帝的冠式为乌纱折上巾,又名翼善冠。世宗崇信道教,不戴翼善冠,而戴道士的香叶冠。他命人特制了五顶沉水香叶冠,分赐给夏言和严嵩等人,要他们入值西苑时也戴上,同时还传谕大臣进入西苑时,也要仿照道士的习惯,只准骑马,不许坐轿。夏言认为,香叶冠不是正式朝服,为大臣者绝不宜戴。因此,领到了香叶冠也不肯戴;入西苑时,也不骑马,仍是坐轿。夏言这样做,世宗心中很不舒服,而严嵩却迎合世宗的心意,每入苑,必定骑马,不但把香叶冠戴在头上,而且还在冠上笼以轻纱,以示虔敬。世宗见了,满心喜欢。夏言因为轻贱道士,也引起了世宗所宠信的道士陶仲文的不满。因此,严嵩又勾结陶仲文,要他在世宗面前助己而攻夏言。这样,世宗渐渐地就把对夏言的恩宠移到了严嵩身上。

经过这样一番慢慢浸透的功夫之后,严嵩看出,世宗对夏言已经很是不满,于是便公开向夏言发动了进攻。一天,当严嵩单独去见世宗时,世宗和他谈到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协也略有询问。严嵩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立即全身颤抖,俯伏在地痛哭不已。世宗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哭得如此伤心,一定是受了莫大的委屈,越发动了怜念之情,连连催问,叫他有话尽管说,不要害怕。严嵩便将他平日所搜集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一一哭诉出来。世宗听了,不由得对夏言由不满变得恼恨起来。事后不久,碰巧出现了一次日全蚀,那时人们迷信,认为太阳是皇帝的象征,出现日蚀,是因为大臣慢君所致。严嵩便趁机添油加醋,窜掇世宗,说这事应在夏言身上,天象已经告警,若不处分夏言,皇上不得安宁。世宗为人十分迷信,严嵩的这一番鬼话,使他深信不疑,于是便于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下了一道手诏,说是“日食过分,正坐下慢上之咎,其落言职闲住。”竟将夏言免职,赶回家中去了。

夏言一去,严嵩不但接替他所有的职务而进入内阁,而且朝中少了一个他最为惧怕的人,从此他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对上,他还是柔媚取悦,小心伺候;对下,他则大权独揽,独断专横,而且呼群结党,纳贿行私;上下左右,都安插上了他的私人。他的权势,很快达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www.daowen.com)

过了两年多,世宗忽然又思念起夏言来,觉得还是由夏言来主政,功效会更好些。于是便派人捧敕前往夏言家中,尽复他一切官职,召来重新起用。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夏言重任首辅,严嵩依例降为次辅。通过上述事,夏言对严嵩已经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他的为人十分轻贱,因而他这次回来,对待严嵩不但轻慢如故,而且处处加以打击。严嵩决定的事,往往予以全部推翻,严嵩所安插的私人,无不一一予以斥退。严嵩眼看着自己的心腹一个一个地被赶走,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他仍是笑语周旋,不露声色,暗地里却在窥测时机,准备报复。这次他打定主意,只把夏言赶出内阁还不行,还必须把他置于死地才可以保住自己。

时隔不久,夏言和曾铣共同筹划的议复河套的事件,给严嵩带来了机会。河套地区,三面凭河,土地肥沃,宜于农桑,而且接近明朝的榆林、宁夏、偏头关等边镇,对明朝的北部边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朝初期,河套曾入版图,但后来却又被蒙古鞑靼部占据,鞑靼部首领俺答经常率军侵拢明朝边境。嘉靖二十五年,俺答率三万多骑兵进犯延安府,并深入到三原,泾阳,杀了许多人畜。有鉴于此,当时陕西总督曾铣力主收复河套,并提出八项很好的建议。曾铣的意见,得到了夏言的支持。夏言认为,收复河套,可以永绝边患。于是,他一面与曾铣书来信往,商讨计划;一面又多次向世宗举荐曾铣。开始世宗也同意复套之议,并曾让夏言拟旨奖谕曾铣。可是过了不久,却又隐忧起来,特别是他想到明英宗时的“土木之变”,更怕轻启边衅,惹起祸端。严嵩瞅准了这是陷害夏言的极好机会,于是立即动手。

首先,严嵩买通了世宗的近侍,让他们在世宗耳旁不断吹冷风,说复套之议是个祸根,绝对不可以实行。同时严嵩又指使他的爪牙不断上书,极论边衅不可开,否则兵连祸结,后患无穷。更为卑鄙的是,严嵩还勾结边将仇鸾,让他上书诬蔑夏言和曾铣,说夏言接受了曾铣的贿赂,才对曾铣加以举荐,等等。

世宗受到左右近侍的影响,很是后悔。但因他曾命夏言拟旨奖谕过曾铣,授人以柄,一时又难改过口来。因此,他迟疑不决,欲悔不能。严嵩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亲自面见世宗,极言河套实已难复,诬蔑夏言支持曾铣,是轻开边衅,败坏国事。严嵩很掌握世宗此时的心情;他已自悔孟浪,但又羞于自承。于是严嵩就为世宗开脱,说议复河套是夏言别有用心。经他这样一挑拨,世宗就顺台阶下,立即改变态度。严嵩得了世宗的支持,就公开向夏言进攻,夏言自然不肯让步,他们不但往来疏辩,甚至在世宗面前也争吵不休,这一来就激起了世宗的怒火,他不问是非曲直,降旨一道,又夺去夏言的所有官阶,再次把他赶回家去。

又赶走了夏言,但严嵩不肯就此罢休。他知道世宗是一个极其护短而又易于恼怒的人,便命人在宫中放出谣言,说夏言离京时愤愤不平,口出怨言,说当初皇上曾命自己拟旨奖谕曾铣,为什么又出尔反尔?这个精心设置的挑动,使得世宗十分恼怒。恰在这时,俺答又于嘉靖二十七年九月率军进扰宣府,世宗竟说这是因为夏言、曾铣提出收复河套,俺答才来报复,于是又降旨一道,竟将夏言斩首(曾铣在此之前也已被斩首)。其他曾支持夏言、曾铣收复河套的官员,或被斩首,或被贬谪,或是夺俸,或是廷仗,全都受到了处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提收复河套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