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是立校之本,一流的学校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一支品格优秀、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产。正如原二中校长马贻忠所说:一个剧团,要有好演员才能卖座,因为唱的好。一所医院,要有好大夫才会有人来看病,因为医术高。学校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有好的老师。银川二中向来重视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全国各地的各个系统的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来到宁夏,支持宁夏建设。当时,有二十多名支宁教师分配到银川二中,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了学校活力。这些人大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学识渊博,功底扎实,思想进步,热爱教育;他们不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专心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且他们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给相对封闭的宁夏学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如打漂亮的领带、穿鲜艳的裙子、跳交谊舞、唱苏联歌曲等。他们起到开启民智、移风易俗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学生思想理念的现代化。他们中的一些人如马贻忠、戴华年、杨世卿、陈静怡成为银川市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银川二中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支宁教师虽雄风不减,但已经普遍年龄偏大,有的即将面临退休。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也开始自由流动起来,一些优秀的外省籍和年轻教师返回原籍任教或流动到东部发达地区,这样一来,学校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缺少精兵强将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制定出解决办法——“挖人”。首先创造条件,1989年,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学校又盖起一栋家属楼,调动银川二中能有房住,创造优厚条件吸引人。其次是选择对象,从银川到全区各县市,明察暗访,确定选择优秀教师,并对他们游说鼓动,甚至是软磨硬泡,用真诚打动人。通过“挖人”的办法,学校前后调进了近三十名各学校的优秀教师,事实证明,这批人承前启后,为学校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5年学校搬迁新址后,连续三年大规模扩招,一大批年轻教师加入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就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学校在原有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师傅,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同课异构”“骨干教师及中层领导展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为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搭建各种平台。自2014年开始,为了配合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推行,学校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老师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分享智慧,发挥集体力量,补齐短板,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www.daowen.com)
尊重教师,团结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为教师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主动为教师解决生活上困难,教师们才能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学校工作自然也能办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