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涯教育的内涵
生涯是什么?生涯规划是什么?按照金树人的观点“在学术上对‘生涯’下一个定义,也是言人人殊,困难重重”(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
关于生涯,大家相对比较认可的是舒伯(Super,1976)的观点“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而生涯规划黄天中教授认为:“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
聚焦到高中的生涯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积极自我概念、提升生涯适应和生涯管理的技能和素养,帮助寻找生涯发展方向、进行生涯抉择、寻求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专门性且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实质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一种教育理念:被动到主动,学生选择权,优势发展
每一次的教育改革实质是教育理念的变革,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火热兴起,正是吻合了新高考的改革理念。
其一在于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学生依旧停留在被迫的学习状态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未来要做什么没有正确的认知,家长、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多的还是填鸭式,所以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越减负,学习压力越大。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真正的主体位置,学生自主规划,自主发展。但学生规划什么,发展什么?这正是新高考中生涯规划的第二个主要核心点——从补齐教育到优势发展。
中国的教育更注重弥补不足,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需要专精尖人才,古今中外的诸多名人也印证了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充分地发展了自己的优势能力,如钱钟书数学虽然只考几分,但是他写作能力突出,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马云三次高考数学成绩不佳,但不妨碍他成为现在家喻户晓的商业大咖。当然这些只是个案,优势发展理念更重在于从学生兴趣、擅长入手,激发内在的动机,就像马云即便两次高考失利,依旧会选择继续高考,而补齐教育往往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增加学生选择权,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兴趣,规划发展,六选三的目的也真在于此。当然在高考压力下,浙江、上海改革中出现的诸如物理学科,学生更多从成绩出发选课没有完全达到改革的目的。但是未来的趋势,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必然改变这种现象。这其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否变革,能否做到尊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多元化发展。
2.一门专业课程:专业化的团队,专业化的设计(www.daowen.com)
生涯规划兴起于美国,美国生涯规划指导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从弗兰克·帕森斯、约翰·霍兰德等人的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到舒伯(Super)等人的发展性生涯规划指导理论,再到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结构性理论,最后到当下逐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生涯规划指导理论的发展过程。在理论指导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开创了美国生涯规划指导乃至美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先河。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的生涯规划指导在美国中学已经相当成熟。美国专门设有“国家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发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南”手册,生涯规划教育涵盖小学到高中所有学段,内容丰富。其他发达国家如芬兰、日本等也有完善的生涯教育制度。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生涯规划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教材,从小学到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生涯规划教育绝不是一节主题班会、一次讲座就可以实现,它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有着专门的教育方法如生涯指导教练技术,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生涯规划需要专业化的团队和专业的设计,而大陆地区,随着新高考改革才逐渐兴起,目前都属于探索阶段。
3.一种信息素养:知己知彼,不断修正
信息素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足以体现在现在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在生涯规划中,一在于知己,通过探索了解自己,二在于知彼,即了解专业,职业,正确认知社会。只要当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一致时,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这就需要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职业的了解。
同时,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层出不穷,不断修正目标尤为重要。在生涯规划的最新研究中,新提出了一个名词“生涯适应力”,更注重动态的变化,强调应对社会的变化,这时候信息素养显得尤为关键。
(二)生涯教育的内容
综合来讲,生涯教育一般包括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和生涯决策。自我探索涵盖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内容;外部探索包括职业、专业、大学、社会等内容;生涯决策包括生涯平衡规划以及生涯品质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