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玩笑的分寸:不可轻忽的原则

开玩笑的分寸:不可轻忽的原则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起来说,要掌握好为人处世的分寸,就要注意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我们的言行。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情景,所以单单拿出来给大家提个醒——取笑也要有个分寸。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

一、无心伤害——没有分寸的幽默很不好

生活中,人们总爱开玩笑。它能给枯燥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但是说笑话要谑而不虐。人的生活,不能过分严肃,过分严肃,生活便减了情趣,而精神的表现便流于呆板。同时因为你的呆板,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人家不愿与你接近,所以精神要有张有弛才好。所谓精神的弛,就是有时你要与人有说有笑,说些风趣的话,说些诙谐的话。

幽默滑稽是调节精神的好方法,一般年老的人,因为少了这一点,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轻人便不太愿意与他接近。如果年轻人整天板着脸,显出严肃的神情,老年人也许称你是少年老成,其实这是你的错误。年轻人应该活泼、高兴,应该严肃时严肃,不应该严肃时还是要嘻嘻哈哈,充分发挥你天真的一面。可是真懂得幽默不是容易的事。

其实,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掌握分寸:用转笔刀削铅笔,劲儿用得稍偏一点,刚削好的铅芯就会折断;汽车上的售票员关门早一秒钟就可能夹住人;医生动手术,差一秋毫就可能使患者丧命;朋友之间,一件事处理不当,也可能使双方成为冤家;在尖端科学上,常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无论是人与物,还是人与人之间,掌握分寸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有些人把自我意识、自我完善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对立起来。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产物的人,必须合作才能生存、创造和发展。而且,越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得越迅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配合就越是密切。

因此,掌握分寸不是软弱和无能,而是我们对自我能力和局限应有的清醒认识,是对生活具有责任感和坚强意志的表现。这恰恰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适度的玩笑并无害处,但是如果失去分寸,那开玩笑者的一时快乐很可能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且玩笑开过了头,就成了攻击和污蔑。

二、学会掌握幽默的分寸

所谓分寸,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对方心理上的反应程度,却不能不注意。否则自己好意让对方快乐,结果却弄巧成拙,甚至会使彼此留下不快印象,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

1.看场合,在严肃的场合或者当人家遇到不幸和烦恼时,不要开玩笑。

2.人家聚精会神地工作或学习时,不要开玩笑。

3.最好不要和性情孤僻的人开玩笑;不要将人家的隐私或伤心事抖搂出来取笑;不要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4.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5.说话要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

6.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概括起来说,要掌握好为人处世的分寸,就要注意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我们的言行。凡事三思而后行,使自己总能保持一种分寸感,就能使言行恰到好处,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取笑可以幽默,也请把握分寸

生活中,你要说笑话,总不会自己说自己听,或自己逗自己发笑,一定要几个人在一起,即景生情,临时找出取笑的资料。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普通说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对象,利用他的缺失,造成一个笑话;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来制造一个笑话。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情景,所以单单拿出来给大家提个醒——取笑也要有个分寸。

1.用意含蓄地暗示。

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例如:如果事情成了,不会白操心的。

2.自说自话地暗示。(www.daowen.com)

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例如:谁求不着谁?任何人都这样做的。(比较:我只好这样做。)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干那或者强调他人必须如何,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如果换用一些代词,就会显得较为礼貌。

3.以多胜少地暗示。

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来找你的。”(意即: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4.旁敲侧击地暗示。

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难堪。例如: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有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5.提供线索地暗示。

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自己和对方都能留下很大的余地。例如: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意即:请你去一趟吧。)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常常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6.预设前提地暗示。

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7.轻描淡写地暗示。

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在提出建议、作出评价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8.最后通牒式地暗示。

用夸张的方法把绝望的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9.唯一选择地暗示。

借助同是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近情达理,例如:领导毕竟是领导。(意即:这事非你不行。)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际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10.用委婉替代斥责。

委婉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社交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

在分寸以内,大家欢乐,超过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欢而散了。一个人最好是能说笑话,但说笑的资料最好不要取材于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面,比方拿眼前某种事或物来做说笑话的资料,丝毫不牵涉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发生的社会奇闻做说笑资料,也可以无中生有,临时编造一个笑话。

而笑话的内容,更要因听笑话的人的承受程度而异,对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说粗俗的笑话,会显出你的鄙陋;对普通人说高雅的笑话,他们无法领会,不会觉得好笑。同时,取笑的幽默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否则,幽默可能演化成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是良好谈吐的大忌。说笑不是件容易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