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松下幸之助:思考的纵轴

松下幸之助:思考的纵轴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下认为人类有正直之心,就能引导宇宙万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赋予人类的使命。松下幸之助倡导的社会,与孔子的“有序社会”,老子的“安定社会”相比较,是“繁荣的社会”。松下的哲学就这样以人作为出发点,形成“众知”和“自然的理法”两个思考轴。如上所述,松下幸之助的想法、观点并不是随机而发的,而是其驾御横、纵两个思考轴,经过深思熟虑而总结、凝练出来的。

松下幸之助:思考的纵轴

那么,关于这一点松下幸之助是如何认为的呢?松下也观察天地自然的运作,从对自然的凝视、观察中感受宇宙“本源”的存在。“本源”是什么呢?“本源”就好比是生育宇宙万物的“母亲”。

但是,松下并没有尝试着加以更详细地说明。因为他认为“本源”是终极的存在,是远远超出人类的思考能力的,是人的智慧所不能探究的。所以更多的说明和下定义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松下从现象中存在宇宙万物这一事实中感觉到了“本源”的存在。也就是从“无”不可能生“有”,一定是存在着什么本源。而宇宙万物皆从那个本源中诞生。“本源”有其固有的力量。那力量生养育成宇宙万物,使万物运行,使万物生成发展。而所谓的生成发展便是自然的理法。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天地自然是有秩序地存在着;老子认为天地自然是一种混浊、自然而安定地存在着。与此相对,松下认为天地自然虽然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存在,却不是简单如此,而是不断生成发展。由此可见,松下并不是像老子和孔子那样仅仅抓住天地自然静止的存在,而是抓住了动态的天地自然的运作。

那么,为什么天地自然、宇宙万物是在不断地生成发展着的呢?回顾过去的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自然就会明白。通观从地球诞生开始到现在的过程,人类自出现到现在的形态,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如果连变化也没有,就更不会衰败死亡。

“从每个个体来看,所有的生命都将面临死亡。一切有形的事物将要消失,但是消失的一切不限于此,它们还会再生成新的事物。”(«思考人类»)

那样的状态便是生成发展的状态。而且那同样适用于无生命物。

“乍一眼看感觉不到其变化的石头,经过几千几万年的岁月变迁,也会或者磨灭,或者被腐蚀而不断变化着。”(«思考人类»)

伴随着灼热熔岩快变成绿色的地球,过着原始人生的人类亦开始享受便利而舒适的生活。这样的变化就是“生成发展”的自然理法在宇宙万物中发挥作用的证据。若没有那样的理法,就不会形成今日的状态。我想这就是松下哲学的特征。(www.daowen.com)

如果自然的理法是生成发展,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应该不断地生成发展。但是人类却常常陷入贫困,濒于争斗,被各种不幸侵袭,不仅如此,破坏自然、地球、宇宙的愚蠢行为也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不能以坦率之心从天地自然的运作中领会自然的理法,不能遵循这一理法,而仅拘泥于个人的智慧才能进行思考和行为。事实上,人们只有怀有不拘泥、不偏颇、正直的心才能顺利地实现生成发展。松下认为人类有正直之心,就能引导宇宙万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赋予人类的使命。而且,应该不单纯考虑人类的生成发展,而必须把人类置于中心,协调宇宙万物,促进其生成发展。松下说,自觉地担负起使命,保持正直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松下幸之助倡导的社会,与孔子的“有序社会”,老子的“安定社会”相比较,是“繁荣的社会”。它不单指实现物质上的丰富,同时也要实现精神上的充实和富足。

1945年,日本战败。社会一片混乱,杀人、掠夺、饥饿时有发生,正直者被视为笨蛋。看到如此混乱的社会,松下决心革新社会。革新社会就必须思考人类。

松下的哲学就这样以人作为出发点,形成“众知”和“自然的理法”两个思考轴。这与孔子和老子哲学的出发点相一致。但是孔子、老子、松下对天地自然领会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三人所倡导的社会形态亦各不相同。可以说,思考的纵轴结构是相通的,但孔子和老子并没有思考的横轴。

如上所述,松下幸之助的想法、观点并不是随机而发的,而是其驾御横、纵两个思考轴,经过深思熟虑而总结、凝练出来的。看起来普通的想法,其背后却包含着松下深刻的思索。从松下的想法和意见中所能感觉到的他的表情、气质和语调的柔和不正是由两个思考轴而得出的一种“无意识信念”吗!

(编辑者注——«辅章»是«松翁论语»(PHP研究所刊物)中所收的«两个思考轴»一文,有所变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