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向成功的道路:探索无尽可能

走向成功的道路:探索无尽可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本,成功的事例比较多。松下幸之助多次和我说:“你知道吗,成功的道路有各种各样的走法。但是,结局大体上相同。因为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风格,所以,走法多少有些不同。成功的道路,多是事先规定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有共同性,所以,脱离轨道,通通要失败。在困难的时期,甲的成功和乙的成功多少有所不同。然而,走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在最近成功的经营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情报通讯业和电子计算机业的经营者。

走向成功的道路:探索无尽可能

怎样做才能成功?

本书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松下幸之助在世的最后22年里,我一直在他的身边工作。一般的情况下,一天的工作时间应是8个小时。可是,说我是工作24个小时,才是恰当的。我根本没有星期六和星期日。松下经常清晨4点来电话,也经常叫我早晨6点到他那里。上午、下午,以至深夜,电话不断。我每天都上班,还经常在夜里10点或11点跟他一起吃饭。

日本,成功的事例比较多。但是,只有松下幸之助才是首屈一指的。本书想把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理由归纳成体系,以便读者深入体会和灵活应用。换句话说,就是想采用从巨峰之巅来看攀登峰顶道路的方法,探寻其成功之路。

松下幸之助多次和我说:“你知道吗,成功的道路有各种各样的走法。但是,结局大体上相同。因为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风格,所以,走法多少有些不同。成功的道路,多是事先规定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有共同性,所以,脱离轨道,通通要失败。在困难的时期,甲的成功和乙的成功多少有所不同。然而,走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

我确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由此想把松下幸之助成功的理由归纳成一个体系,并说明它是一个普通的成功体系。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普通的成功体系,理由是:第一,松下是成功者。第二,松下在研究先哲诸圣的基础上,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检验证明了自己的体会。第三,时代越变化,越切实地感到,松下的想法是正确的。在最近成功的经营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情报通讯业和电子计算机业的经营者。看到对他们经营成功的评论,实在令人高兴。因为评论的观点认为,这些成功者和松下十分相似。

从现在开始,已经能够对上一个时代进行一般性的说明了(特别了解松下晚年的我,在许多事上感到松下身上有些年轻人的朝气。但是,理解他则是需要时间的)。我之所以写作本书,是因为我感到在最近的时代背景之下,特别需要如此。如果在5年之前,我不可能写这本书。

当今,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读者们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深切地感觉到了这一点。我将这种变化表述为:“纵向型社会已经结束了,横向型社会已经到来。”例如,今天的年轻人,不考虑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不认为总经理、政治家、官僚是伟大的。在电子计算机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年轻人占有丰富的情报,能够采取出色的行动。我也认为,在这一方面发生了逆转现象。

时代大变化的首要原因,当然是冷战体系结束。有关具体说明,放在拙著«地域主权论»里面(PHP研究所)。以往,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形成了两座金字塔形大山。在其之下有许多同盟国。那个时代的体系,是一种纵向体系。随着冷战的结束,纵向体系也变成了平面的横向型结构。与此同时,以冷战为背景的日本社会的纵向体系也崩溃了。而且日本实现了第二个目标,即富裕化。富裕化,强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横向型社会的到来。比如说:“你因为不好好工作被解雇了。”在贫穷的国度里,确实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事。当今,劳动的机遇多了,不担心挨饿。所以,你可能会说“啊,是吗。”从第二天起就不来了。虽然你没有说,“本来就那样想了,就等着你辞退呢。”

自由。现在日本实现了难以置信的自由。

日本开始出现自由过剩的危险!富裕是好事,但是,伴随它的却是规范开始丧失。中年以上的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经营者,已经失去了信心去劝告那些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获得大量信息的青年。同时,年轻人也失去了年长者的传统教育。其精神状态,犹如失去指针,飘浮在空中的不定物一样。难怪在日本对宗教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www.daowen.com)

自由在任何地方都应当划上界限。这对于日本的今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所以,在横向社会里,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通过支配、强制和管理来划上界限了。怎么办才好呢?只有明确基准,才能自然而然清楚划分开做得是好是坏。通俗地讲,本书想明确的是:这样做容易成功,接近幸福;那样做要失败。阐明非常难于接近幸福的基准。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一直想尽量控制整体篇幅。把非常多的事情简单化,舍去的是没记住或者是不实用的,使留下的部分恰到好处。

整个成功的法则,共分为六条。

因为读者的年龄和立场不同,所以,即使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读者也会产生不同的印象。正因为如此,虽然写的是过去的事,但是,读的时候,也许会有像是今天的事儿的感觉。第四条和第五条法则,主要适合在成功途中的奋斗者。最后的第六条法则,则适合那些最高责任者,年轻人可能会感觉离得稍稍远了一点。

可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有其开始。年龄不同,立场不同,需求各种各样。本书符合各种年龄、各种立场的人的一般要求。

坦率地讲,写这本书,从始至终一直有一个踌躇的事。那就是,经常要和松下幸之助的思想进行调和。这种调和恰似一个球体,球体的一个部位被光线照射,相对的其他部分则恰恰是被分割。为了向读者提供容易理解的成功法则,我将其归纳成体系。这个过程是,把成功要素一个一个地抽出来,进行整理,然后调和这些原本纵横交错、十分复杂的要素。为此,难免有遗漏的地方。我想用总体的结构,补充遗漏的地方。

法则从第一到第六,自然流畅,各个部分紧密衔接。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个大法则来读,则是我最大的期望。

如果能把本书作为桥梁,接触更多的松下幸之助自己的著作,更是我求之不得的欣慰之事。

江口克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