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跟摄影名家学艺探访天桥沟之旅

跟摄影名家学艺探访天桥沟之旅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国庆假期,大连影友和两位老师在丹东会师,一起奔向宽甸。天桥沟小瀑布下午我们打车直奔天桥沟,这是我第四次来这里,北京老师认真的创作态度令我敬佩。(陈老师的天桥沟作品见2001年第二期《大众摄影》封面。天桥沟红叶我和齐老师走在前边,说话间就来到了莲花峰脚下的“石胡同”,迎面升起的太阳角度很低。午后离开天桥沟到达宽甸,当晚赶到丹东,这次宽甸之旅就结束了。天桥沟小景大白砬

跟摄影名家学艺探访天桥沟之旅

千禧年过后,我所在的国企倒闭了,我四处打工,生存成了第一要务,摄影降到了其次。2000年的春节和五一,我在私企打工,没有休息,似乎离摄影、离宽甸也越来越远了。

春节期间,经影友小孙介绍,我认识了来自北京的两位摄影家陈彭桂和齐凤臣,并有幸请两位老师来到家里看了我那影展,得到很好的评价。秋天,大连的一群影友邀请两位老师赴宽甸拍片创作,我不能再旁观了,要加入其中,向老师学艺,也想尽自己所知,把宽甸推介给两位老师,推向全国。

2000年国庆假期,大连影友和两位老师在丹东会师,一起奔向宽甸。国庆当天我们到了宽甸,我立即打电话联系赵部长,他正在城郊的黄椅山公园指挥全县的游园大会,真正是百忙之中抽身来见我。我介绍了北京的两位摄影大师,赵部长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为宽甸多做宣传。然后赵部长委托宣传部的高科长宴请我们,同时委托高科长接收我一年来《大连知青在宽甸》一书的发行款并赠给我们每人一本宽甸风光画册,忙完这些他又匆匆地赶回游园现场了。

天桥沟小瀑布(2000年10月摄)

下午我们打车直奔天桥沟,这是我第四次来这里,北京老师认真的创作态度令我敬佩。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风光摄影创作,第一次使用反转片,相机还是那套尼康定焦,各方面都不得要领,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陈老师的天桥沟作品见2001年第二期《大众摄影》封面。)

齐老师是风光摄影大师,在中国的风光摄影领域占有显赫的地位,拍摄风光有独到的思想和眼光。上午在莲花峰天气不好,齐老师基本没拍,但是居高临下地观察,心中就有了想法。下午齐老师要去天桥沟西南侧的一片林子看看,我们大家都跟着去了。沿着大林子边缘寻觅,齐老师终于发现了值得拍的小景,开始支架子,拿出著名的哈苏相机取景构图,老徐和小孙也在旁边支上了玛米亚。我看了一下齐老师的取景器,啊!好一幅《万绿丛中一点红》,真使我茅塞顿开,这才叫“风光”呢!(齐老师的天桥沟作品见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风光摄影指导》。)

下山途中我拍了一棵树,是典型的红叶,后来得到齐老师的肯定。

夜里大家起来看天,满天星斗,估计第二天是好天气。两位老师决定上山,直奔玉泉顶。为了学艺,我也要再上一趟此山。早上天不亮就走,上山时我和齐老师走在一起,聊了些摄影的题外话。我得知齐老师也是老知青,在北大荒十多年,是拖拉机手。最令我敬佩的,是二位老师都是业余摄影,他们都是工人,都有着与摄影不沾边的本职工作。他们酷爱摄影,都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他们都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www.daowen.com)

天桥沟红叶(2000年10月摄)

我和齐老师走在前边,说话间就来到了莲花峰脚下的“石胡同”,迎面升起的太阳角度很低。齐老师停下脚步,手打画框端量这处小景,端量半天最后摇摇头——不值得一拍。看到这种情景,我说我拍一张吧,于是就打开架子支上相机。构图完毕,该确定曝光了,我请教齐老师。齐老师看着取景框重新调整了构图,确定了曝光组合,我用快门线包围曝光拍了三张。

众影友跟上来了,看到我们在这里拍,也来端量。有人说是前面树上的路牌煞了风景,要不齐老师就拍了;也有人说,还是不够好,不然齐老师就会摘掉那牌子。

众影友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着,全都爬上了玉泉顶。天气真不错,天空瓦蓝,偶尔飘过一团白云。齐老师和陈老师都支上架子拍了对面的大白砬。我看到了齐老师的“哈苏”取景器里中规中矩的构图,也模仿着用尼康拍了几张反转片。大家在山顶合影留念后,原路下山。午后离开天桥沟到达宽甸,当晚赶到丹东,这次宽甸之旅就结束了。

天桥沟小景(2000年10月摄)

大白砬(2000年10月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