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连知青在宽甸插队的足迹

大连知青在宽甸插队的足迹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8年秋,大连市7所中学的近万名知青奔赴宽甸插队。全县22个公社中,有19个公社接纳了大连知青。从此,宽甸的莽莽大山中留下了大连知青的足迹,至今仍有数十人生活在那里,成为宽甸的子民。1998年10月,在我于大连、宽甸两地举办的《走遍宽甸》摄影展中,第一块展板上就有这幅照片。

大连知青在宽甸插队的足迹

宽甸县,1989年改为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北部,东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北接吉林省。宽甸,山川壮美,民风淳厚,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这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县,虽然在省内属欠发达地区,但与千里之外的明星城市——大连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宽甸”在大连是让人备感亲切的地名,许多大连人都有挥之不去的宽甸情结,这是为什么?

1968年秋,大连市7所中学的近万名知青奔赴宽甸插队。全县22个公社中,有19个公社接纳了大连知青。从此,宽甸的莽莽大山中留下了大连知青的足迹,至今仍有数十人生活在那里,成为宽甸的子民。而对于返城的那些老知青来说,第二故乡宽甸,就成了永远的牵挂。

也许我的牵挂与众不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不断地重返第二故乡宽甸,用相机、用镜头去观察、访问、感受、述说,花的路费与胶卷无法计数。1991年,我第一次返乡周游全县,翌年在母校辽师附中搞了个《今日宽甸》图片展;1998年,我历时三年拍摄的《走遍宽甸》摄影展在大连、宽甸两地举办,纪念我们下乡三十周年;2006年开始至今,我持续不断地在网上晒出我宽甸之旅的照片,并以文学的态度讲述我的宽甸游记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本书就是这些讲述的精华。书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在摄影之路上的求索和进步,更表达了我对第二故乡的情感。宽甸,是我摄影创作毕生的选题。

1968年至1973年,我在宽甸县夹皮沟公社大汤石大队第五生产队生活了五年。不必多说这五年,一幅照片会告诉一切。(www.daowen.com)

这张照片摄于1969年初冬,是县城照相馆下乡巡回服务为我们青年点拍的合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与五队乡亲鱼水情深的全家福,地点就在生产队的场院里。前排的五个人是我们队贫下中农的代表,是疼爱我们的父兄,是提携我们的师长。

右边第二人是我们的老队长,我们入乡随俗,都称他“老蒋三叔”。三叔是政治队长,负责知青工作,他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他十分喜爱这张照片,把它挂在墙上作为荣耀。而我那时舍不得花钱,没要这张照片。若干年后,我爱上了摄影,对老照片格外重视。1991年我带着儿子重返大汤石,看到这幅已然被我淡忘的照片仍挂在三叔家的墙上。当时我激动不已,凝视良久。三叔说:“你要是喜欢,就拿去吧。”我望着年逾古稀、已成为五保户的老蒋三叔,百感交集,我怎能忍心呢?这是他思念的寄托啊!后来,我从同学处寻来这幅照片。当年吝啬几毛钱,现在不惜花几十元去照相馆翻摄。再后来,我背着相机多次重返宽甸,力图把巨变的山乡和不变的真情都变成照片。1998年10月,在我于大连、宽甸两地举办的《走遍宽甸》摄影展中,第一块展板上就有这幅照片。

宽甸县夹皮沟公社大汤石五队青年点合影(1969年冬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