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旨龙[1]
摘 要:对法律人公益道德素养的重视具有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法律人作为“公共知识人”,应当通过公益道德实践实现高层次的本我;作为独特的共同体,应当重视公益道德素养维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天然价值。为此,构建法律公益卷宗副本阅览、暑期实践项目、国际学术研讨会“三位一体”的法律公益教育体系意义重大。纵览英美国家法律公益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结合我国当下的法治建设语境,应当对法律公益教育进行体系化的补足与提升:对在校生注重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的系列改革,创立公益法研究中心、跨学科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公益沙龙室;对毕业生的法律公益素养予以申请执照、通过年审、等级分类等环节的全程考量。
关键词: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法学青年 公益道德 法律基础(www.daowen.com)
“公益是一种道德实践。公益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形式。”[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既重视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专业能力,又重视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为人民服务能力。[3]公益道德及其实践是法律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巩固的重要课题。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4]公益(pro bono publico)是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2015年的毕业季,五大政法院校的校长在进行学生毕业致辞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社会责任,即大学应重视、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学界也开始呼吁重视建设公益教育体系。[5]
本文拟以法律人的公益教育问题为核心,[6]探讨为何、如何在法学教育、法律实践中立德树人,亦可为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7]本文将从人的社会价值与本我的连接性、法律人共同体的起源与使命的角度对培养法学人才公益道德素养的必要性予以论证,阐述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法学人才公益道德上所做的努力,评述国外著名法学院培养法学人才公益道德的方法与模式,探讨如何制度化地完善我国法学人才公益道德素养的培养,最后论及如何在法学教育之后的法律实践阶段进一步巩固法律人的公益道德素养。由此,我们可以再一次“透视中国法律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及我国特殊法治建设语境之下所应当和可能担当的社会责任问题”。[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