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光分配要合理
通过教师丰富多采的目光,学生可以窥见教师的心境,从而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敬重或反感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这样那样的师生关系,导致或优或劣的教学效果。由于大脑机能具有不对称性,绝大多数人形成左半球优势,而一般说来,教师上课时又主要是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居次要地位,所以教师“光顾”左边学生的时间多于“光顾”右边学生的时间(美国昂塔里欧学院的教育博士约翰·克勒观察了19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刻钟时间内,凝视时间超过30秒的注目方向,他发现:教师平均用44%的时间直视前方,39%的时间与他左边的学生交换目光,而“光顾”右边学生的时间只有19%)。因此,合适的做法是把目光的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并兼顾其他。既不要长时间地直视某个学生,使其如坐针毡,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更不能东张西望、目视天花板或地面,使学生以为你心绪不宁,分散听课的注意力。要特别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对流”,以便随时调控,真正使教师的目光变成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的“控制中枢”。
(二)扩大目光注视区域
在非言语交际中,眼神传递的信息最丰富,使用频率也最高。在课堂上,教师目光注视的类型与次数被认为对课堂管理与教学目的影响最为明显。每当教师与学生的眼睛接触平均次数下降时,学生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就上升,当教师不断注视教室的每个角落,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次数上升,课堂秩序就良好。一般教师都认为,用坚定的目光“死死盯着”冒犯纪律的“调皮鬼”,是扭转课堂秩序的有效武器。目光的类型不同,会给学生不同的影响。冷峻的目光,使学生产生疏远感;热情的目光,使学生产生勉励感;轻蔑的目光,使学生产生逆反感。眼能传神,眼能达意,而且能传微妙之神,达复杂之意。作为教师,怎样发挥眼睛传递信息的作用,尚需不断探索。
改善目光注视作用的方法是:(www.daowen.com)
第一,改变“目中无人”的讲课方式。有些教师讲课眼睛一直盯着课本或教案、很少看学生几眼,这种缺乏情交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大减,课堂纪律混乱。为此教师要深钻教材,对教案娴熟于心,这样,走上讲台才可能放开课本与教案,而把目光全部投向学生。
第二,注意目光投向区域的合理分布。扩大目光注视的范围,改变把目光只投向优秀学生的倾向,使全班同学与教师目光有大体均衡的接触机会。
第三,提高目光注视的技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目光,要因时而异,因人制宜,要有助于教书育人这个总目标的实现。比如,对正在冒犯纪律的学生,需要投以严肃的目光;对做出满意回答的学生,应投以赞赏的目光;
对性格内心、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投以鼓励的目光;对性格腼腆的学生,应避免较长时间的目光接触,防止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