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学校七种非言语行为及应用方法

英国学校七种非言语行为及应用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教师,对何种情形下采取何种类型的非言语行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适当地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有效地控制学生,维持好课堂纪律,是成功的教师必须做到的,在这方面,非言语行为也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对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效果,也应问问学生,以得到有效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是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只有同言语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

英国学校七种非言语行为及应用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的神态举止往往影响学生的情绪,英国心理学家维多利亚1971年根据对学生的支持程度将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成七类:

1.热情支持型:对学生或某种情形,表示不寻常的热情的鼓励或感情上的支持。

2.接受帮助型:集中注意力,耐心,愿意听,接受,同意,对学生或某种情景表露出的感情、需要或问题做出接受的反应。

3.阐述指示型:澄清,详尽阐述,指示或指导。

4.中间型:很少甚至没有支持或不支持的表示。

5.回避动摇型:回避,动摇,迟钝,不耐烦,对学生或情景淡然无知。

6.忽视型:漫不经民,失神,明显地无兴趣,不愿意介入学生当中或介入某种场合。

7.不同意型:不同意,不满意,对学生和某种情形做出阻止或反对的表示。(www.daowen.com)

作为教师,对何种情形下采取何种类型的非言语行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适当地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有效地控制学生,维持好课堂纪律,是成功的教师必须做到的,在这方面,非言语行为也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着几十个活生生的人,要在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述讲授内容的同时,还要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控制他的课堂纪律,这是不容易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设法同每个学生“建立联系”,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同他直接对话,这种联系可用视线来建立。教师用亲切和蔼锐利的目光主动地去捕捉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过每一个人,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这样无形中起到了一种控制作用。当然学生可能会装模作样地忙于整理东西或做笔记,以这种方法回避教师的注视,特别是在学生无法回答问题,害怕被提问到时更是这样。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者用眼光暗示教师了解这个学生的处境,或者假装看不见。无论如何,通过以上努力,教师是可以掌握主动权的。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用言语来维持纪律,因此,他只能常常借助非言语手段。例如,如果有两个同学在后排开始恶作剧,那么只要站到他们的桌子边上就足够了,如果这还没用,那么用警告的眼光看着他们,停止言语传授片刻,一般总是能奏效的。

同言语文字一样,要使举止神态语言在课堂上产生最好的效果,那么对它的理解和应用就必须精确。这就涉及到举止神态语言的差异问题。显然,每个姿势和动作都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某种动作同某种意义也并非一一对应。同样是目光的注视,在一个学生同一个教师的交谈中,如果学生看这位教师的时间超过了一般情况,那么这可能是尊敬和爱戴的表示,也可能是对教师的权威提出含蓄的挑战,或者压根儿是另外什么事情,不过它总意味着什么。举止神态语言的差异既表现在不同的人之间,又表现在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中。其原因在于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心理发展阶段和具体情景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非言语交流的影响是巨大的。法国人按法国人的方式说话行动,英国人按英国人的方式搁腿,而美国人虽也搁腿,却与英国人不同。人们的交谈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但美国人和阿拉伯人的要求却大不一样。阿拉伯人喜欢近距离接触,他们靠得很近,眼睛盯着对方,呼气直喷到对方的脸上。对美国人来说,只有爱恋着的异性间才有这般举动,一般情况下这样近的距离会使他们很不舒服。由此,教师为了理解和使用非言语信号,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籍贯、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社会心理的变化。苏州人说话一般总比宁波人柔和些,所以他们的声音如果达到一般宁波人的高度,教师应考虑他们为什么如此激励了。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比50年代的青年更好动、更开放,个性更为外倾,所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喜形于色、蠢蠢欲动,在50年代,可以认为这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在80年代要做出这样的结论就应谨慎了。

年龄也是造成举止神态语言差异的原因,所以教师应知道他的学生的确切年龄和实际心理发展阶段,以判断他们行动的适当与否。对在多数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直接注视、距离的接近和让人放心的声音,都可能毫不含糊地作为接受和喜欢的表示而为他理解。但对青年学生来说,理解上的差别就很大。同样的信号可以作为恐惧被接受,也可以作为男女相互感兴趣的表示而误解,所以教师在发出和接受非言语信号时必须把种种变化估计在内。

对教师来说,掌握举止神态语言极为重要,却又很不容易。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善于观察,一方面观察学生的举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加强对自己非言语行为的自我意识。教师对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效果,也应问问学生,以得到有效反馈。只有这样长期捉摸,才能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是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只有同言语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但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教学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将日益明显。广大教师一旦认识到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熟练掌握举止神态语言,教学质量肯定会有新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