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的自我表现与谨行慎行

教师的自我表现与谨行慎行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每个教师在客观上每天也教师言传身教,向学生努力灌输这些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传”,而“身教”的内涵就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中就包含许多“小节”。所以,只有让“身教”的道理在教师的思想深处扎根,他们才会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谨言慎行”当教师的思想意识注重了“言传身教”的道理后,付诸行动的应是谨行慎行。

教师的自我表现与谨行慎行

不修边幅,穿戴随便,衣冠不整,袖手缩肩,坐立行姿势不雅,或者在学生面前随意打哈欠、挖耳道、抠鼻眼、吐痰等等。这是“松散邋遢”型的小节。

还有要求学生履行的自己却不履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要求学生遵守的自己却不遵守,宽容放任自己。

那么,教师的不良小节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心理作用呢?

(1)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常常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交往逐步培养和表现的。师生之间,由于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言与行对学生自尊心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良小节,无疑会对学生的自尊心起着挫伤和削弱的作用。比如:说话不算数,言行不一,学生会感到教师戏弄了他们;

对学生的热情招呼和问候,教师不能“礼尚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轻视他们;对学生粗暴地指指点点,学生会产生一种别人“凌驾”在自己头上的屈辱感。这些实质上都表现为不尊重学生。这样,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尊重,自尊意识就会受到影响和挫伤,并慢慢淡化,甚至消失、泯灭。

(2)伤害学生的感情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一般是纯洁的、朴素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往往是既明显又微妙。有时,学生会因某件事、某方面内容而对教师肃然起敬,感情倍增,甚至大加崇拜;有时,又会因某件事、某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师的感情一落千丈,甚至厌腻反感。这是由于学生感情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因此,教师的不良小节,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的感情。如上所述,那种“言而无信”型、“冷淡轻慢”型、“粗鲁琐碎”型等等不良小节,都会在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所以,也就极容易在客观上使学生感情受到压抑,进而使学生在行为上对教师疏而远之。(www.daowen.com)

(3)给学生造成心理误区学校教育都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统一口径,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出发,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包括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得到完善。而每个教师在客观上每天也教师言传身教,向学生努力灌输这些内容。但是,由于我们有些教师存在着不良小节,一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自己的言行却与统一要求有所“悖逆”,这就不能不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困惑,心生疑窦:要求学生言而有信,可老师为什么言而无信;要求学生礼貌待人,可老师为什么不礼貌待人;要求学生语言美,可老师为什么这么粗俗;要求学生做到的,可老师怎么做不到?等等。可想而知,类似的学生心理误区多了,学校的教育还怎么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除上述这些教师的不良小节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之外,我们有些教师的不良小节还表现出“玩世不恭”、“处世消极”的意向,这对引导学生努力进取,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以及美好的志趣、情操,都是不利的。

那么,对于个体教师来说,克服自己的不良小节怎样做便现实呢?

(1)充分体会“言传身教”的道理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当我们一丝不苟地履行“言传”这一职责时,千万不可忽视“身教”这一职责。在某种意义上说,“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传”,而“身教”的内涵就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中就包含许多“小节”。所以,只有让“身教”的道理在教师的思想深处扎根,他们才会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

(2)努力做到“谨言慎行”当教师的思想意识注重了“言传身教”的道理后,付诸行动的应是谨行慎行。谨言慎行不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指教师不随便说对学生身心有消极影响的话,不随意反映出对学生心理有危害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教师的不良小节才能得到有效克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