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给自己备课立有一条规定:不照搬参考书,不吃别人嚼过的馍,独立钻研,力求自己先弄懂,再教学生,绝不以其昏昏,却想使人昭昭。她虽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但至今备课每篇还要花10小时、20小时、甚至30小时。她为了搞好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研究教材教法,锤炼自己的语言。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益求精,她每次把课上要说的全部写下来,仔细斟酌、修改,再在每天去学校的途中,利用步行时间在头脑中“过电影”。于漪同志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学生进步的知识的硕果,并向我们揭示了人民教师教学劳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严谨治学,搞好教学。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从事日常教学工作,担任一门或几门功课的教学任务,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健全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自己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待日常具体教学劳动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涉及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个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学识渊博,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之,自己治学马虎,不学无术,对教学工作态度冷淡,敷衍搪塞,只会白白浪费学生的宝贵光阴和社会的财富,有损于整个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一个教师治学的态度和对待日常教学劳动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道德问题。
翻开中外教育史,人们历来把教师自身对待文化科学知识的态度,看做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原因。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我国教育史上,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钻研学问、搞好教学,看做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对待教学,要“诲人不倦”。荀子则认为,当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博习不专”的精神。他说,“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在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个明确把教师钻研学问与搞好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它看做师德的重要内容与要求。他倡导,教师每天要问一下自己:“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在治学态度上做到“一”、“集”、“钻”、“剖”“韧”五个字,以便“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教师每天还要问一下自己:“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要自觉“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在我国教育活动(专指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钻研知识,认真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教师的人格”之一。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教育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工作的态度,进一步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中央领导早在1980年6月全国的师范教育会议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要认真研究,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www.daowen.com)
由此可见,“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是教师在处理与日常教学劳动相互关系上,应当遵守的重要规范道德。这一规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从维护教育事业和社会利益的职责感出发,努力做到精通自己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对学问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掌握各门教育科学知识;对待日常具体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弹精竭虑,努力探索教育规律,一心一意把教学工作搞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把恪守这一规范,视为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良心,坚决克服和反对那种鄙薄知识,草率浮夸,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不良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