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平寺的山头火: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

永平寺的山头火: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往日本北越的旅途上,邂逅了种田山头火。永平寺位于福井县中部东南,三面环山,是日本曹洞宗的大本山,开山祖师是南宋时期到浙江宁波天童寺留学的道元禅师。在永平寺的宣传册页上,我了解到山头火与这座禅寺的渊源。时隔多年,在永平寺相遇,即便只是遗迹、几行诗句,却深深打动了我,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就像社区里天天打照面却不打招呼的人,意外相逢于另一个时空,就会迅速拉近距离一样。

永平寺的山头火: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

人生实难,旅路多歧。常常感觉自己孤身一人,在群山环拥的小径攀爬翻越,却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青山。不禁怀疑:翻越不过的,到底是层峦叠嶂,还是内心无法驱散的魔障?

我就经常与这种苍茫时刻不期而遇。

当一切外力看起来都无济于事,就向内寻找另一种力量。这种时候,就抽出书架上的《草木塔》读上几句,会感受到一种渗入心灵的治愈力,眼前随之浮现出一个孤独的背影

斗笠,僧衣,草鞋,托钵云游,背景是白云翻卷下的绵绵青山与奔腾不息的河流……

分け入っても分け入っても青い山

(拨开草莽走,拨开草莽走啊走,走不出青山)

曾经有一度,这张以种田山头火的背影和俳句为内容的画页就张贴在我书房的玻璃柜里。这是多年以前,从日本一个曹洞宗禅寺获得的俳句画色纸。

世间的因缘际会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看似偶然,其实冥冥中自有定数。某个不经意的日子,在某地不期而遇,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过去与当下结缘。与种田山头火结缘即是一例。

想起来那是近20年前的往事了。在前往日本北越的旅途上,邂逅了种田山头火。

说是邂逅,当然是他留下的踪迹。因为我到访之日,山头火已经长眠青山下半个多世纪了。那年夏天,我从京都前往福井、富山两地出差,在归途走访水上勉故居“一滴文库”后,又绕道去了慕名已久的永平寺。

永平寺位于福井县中部东南,三面环山,是日本曹洞宗的大本山,开山祖师是南宋时期到浙江宁波天童寺留学的道元禅师。寺院是一座唐宋风格大禅院,占地面积多达30多万平方米,其中七堂伽蓝山门、佛殿、讲堂、僧房、库院、浴室和东司都是宋代禅寺格局样式。以七堂为中心,境内大小70余座堂屋,小廊回合曲阑斜,勾连在一起。回廊外是森森古木浓荫覆盖着的枯山水式庭院,禅味十足。庭院里高低错落着几座天然石头,上面镌刻着种田山头火的俳句:

生死の中の雪降りしきる(www.daowen.com)

(生与死之隔,皑皑白雪落纷纷。)

てふてふひらひらいらかをこえた

(群蝶舞翩翩,高高飞过茅檐)

水音のたえずして御仏とあり

(叮叮咚咚声不息,流水你也在念佛吗?)

凹刻文字涂着白漆,有的刚立不久,油漆呈鲜明乳白色;有的则有些年岁了,石头上的青苔侵入字的笔画里,就像地里长出的物体,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了。那些年代不一的俳句,明白晓畅又单纯简洁,纯白描手法,却直指生死、人心和生生不息的宇宙,宁静中有一股渗透心灵的力量。在永平寺的宣传册页上,我了解到山头火与这座禅寺的渊源。

种田山头火(1882—1940)是一个托钵行乞的云游僧,日本现代俳句诗人。原是山口县防府一个大地主家的大少爷、庞大家业的继承人、明治末期早稻田大学的高才生,按理本应毫无悬念步入时代精英之列。但阴差阳错,一连串的苦难和某种说不清的因缘,使得他在不惑之年投入佛门怀抱。在短暂修行之后,“背负着无法解脱的困惑”,踏上旅途,终生以山河大地为家,留下珠玑之作无数,是大正、昭和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俳句诗人。昭和十一年(1927)七月初,山头火曾到访此地,在永平寺里居停数日,留下不少歌咏,给这座古寺添几分文学色彩。

种田山头火之名早有所闻。赴日前夕,我和很多出国学子一样,临时抱佛脚,学日语,狂读日本文学作品,借此憧憬或预习即将来临的异国学习生活。我就曾在家里订阅的《外国文学评论》上读到李芒先生介绍山头火的文章。只是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也许因缘未熟吧。倒是轻易记住他那令人过目不忘的名字。时隔多年,在永平寺相遇,即便只是遗迹、几行诗句,却深深打动了我,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就像社区里天天打照面却不打招呼的人,意外相逢于另一个时空,就会迅速拉近距离一样。

继之以亲切感的,还有一连串的好奇: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当乞食和尚?他遇到了什么,或要逃避什么?既然看破红尘而出家,又何必多此一举念兹在兹于吟诗作句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