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嫩叶之荫》:桃水先生的人生悲哀

《嫩叶之荫》:桃水先生的人生悲哀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近代稿费制虽发端于明治时代,但发轫之初很少人能靠它为生,写小说则只是富家子弟消遣的“余兴”,无法当饭吃。像很多初出茅庐的作者一样,一叶的投稿常常石沉大海。一叶投稿的《都之花》是当时的一流杂志,稿酬远高于其他报刊。《嫩叶之荫》真实细腻记录了与桃水交往短短一年多的巨细,那个令一叶“体会到人生至深的悲哀,不知流下多少泪水”的桃水先生,音容笑貌呼之欲出。

《嫩叶之荫》:桃水先生的人生悲哀

一叶从事写作一大动力,并非源于成为作家的梦想,而是想靠稿费养家。在“萩之舍”有个爱读小说的学姐田边龙子,曾模仿坪内逍遥的《当代书生气质》,写了一篇青春小说《薮中之莺》,刊出后得到33日元稿酬,在当时相当于媒体记者月薪两倍的收入。一叶身无旁技,但自幼在父亲影响下亲近文学,她从学姐身上看到了依靠写作谋生的希望之光。不久,一个中年男子的出现,在她的生活和文学生涯中投下浓重影子。

1891年4月15日,一个街边嫩叶青葱的暮春,经友人引荐一叶结识了《东京朝日新闻》小说版记者兼作家半井桃水。桃水年方而立,玉面长身,服饰考究,是个翩翩君子,一叶初见心生欢喜。桃水丧妻未再续弦,照顾着几个弟妹,对前来学习的一叶也给予兄长般的呵护,指点她读书写作还给她做寿司甜品。与桃水相遇,一叶又燃起梦想的火花,频繁出入图书馆借阅《源氏物语》《枕草子》《今昔物语集》等日本古代文学经典,并在桃水的指点下写流行小说。次年署名“一叶”的处女作《暗樱》在桃水创办的《武藏野》一号上变成铅字,接着《袖带》《五月雨》也接连在二号、三号发表。仿佛是为了救急救穷而写作,据说一叶每写完一篇,请私塾老师修改后就迫不及待找桃水预支稿费。而桃水创办《武藏野》,据说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让无名的一叶的习作能有问世的机会。种种准备不足,加上桃水本人能力有限,《武藏野》只出了三号就寿终正寝,充其量只是一叶步入文坛的垫脚石。

摸索阶段是艰难的,一叶在写作上迟迟没获得突破性进展,不禁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

虽自知知识不足,学问更是肤浅,有志从事文学门类中最难的小说写作,藉此维持三口之家的稻粱生计。是无知无畏,还是不自量力呢?夜半醒来,常常惊出一身冷汗。此心无人可会,烦闷之极。(摘自《嫩叶之荫》1892年6月20日)

日本近代稿费制虽发端于明治时代,但发轫之初很少人能靠它为生,写小说则只是富家子弟消遣的“余兴”,无法当饭吃。随着报刊媒体的日益发达,明治中期开始出现类似自由撰稿人的“文笔业者”,个中也不乏靠写作致富的文士,如尾崎红叶、幸田露伴等都是明治文坛高收入作家。1889年,红叶的《两比丘尼忏悔》虽是出道之作,但因日本第一个文学社团“砚友社”创办人的身份,书商给予每篇30日元的稿费,非常优厚。幸田露伴文名稍逊,但一篇《风流佛》也能卖20日元。两个开创明治文学“红露时代”的作家,一个短篇所得接近今天80万—120万日元,相当于一流企业高管月薪,还有诸多附加收入,生活优渥,红叶甚至有财力花巨款为当红艺妓赎身并娶为妻室。

但这只是个别现象。文人固穷,自古已然,从事文学创作之初,如果没有家底或其他稳定收入支撑,贫困是注定的。比如一叶的好友、诗人斋藤绿雨就是一个例子。纵有满腹华美诗章,经常穷得连吃饭钱都没有,感叹“笔一支不敌筷子一双”的艰辛,常半夜三更搬家躲债。小一叶一轮的诗人石川啄木也是早死于贫病交加。一叶是女性,无依无靠无名,出道难上加难。每年腊月,就是一叶家最难过的坎:

常话说:一贫百事难。眼看已到腊月二十四了,今年生计之事一齐迫在眼前。本月初向三枝君借钱的期限没几天了。还奥田的利息后,就无力再偿还别的债款了。年关到了,年糕呢?房租呢?年货呢?该如何筹措啊?(摘自《嫩叶之荫》1892年12月24日)(www.daowen.com)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作者一样,一叶的投稿常常石沉大海。在田边龙子的帮助下,一叶向《甲阳新报》和《都之花》投稿,便望穿秋水等着稿费:

此前投寄金港堂的小说(即《沉埋之木》),原定刊载于《都之花》。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至今未见稿酬寄来,又不便催促,只等眼巴巴空等。母亲近日手头紧,常抱怨诉苦,这不怪她。本月毫无获得收入的门径,给《甲阳新报》投寄六回小说,至今一点消息也没有——想着想着,心生烦躁,入夜后久久不能成眠,看书到凌晨二时。(摘自《嫩叶之荫》1892年6月19日)

一叶投稿的《都之花》是当时的一流杂志,稿酬远高于其他报刊。年关将近时,一叶终于等来编辑部录用通知,稿酬以每张稿纸25钱计。这篇40张原稿纸的小说可得10日元,久旱逢甘霖,母亲居然以这张通知单为未来收入保证找亲戚借了6日元来救急!1892年腊月二十八日,一叶从金港堂领取小说《晓月夜》的稿费11日元40钱,这笔收入近乎当时小学职员两个月薪酬,一叶欣喜若狂:“当我这个穷酸作家回到家里时,年糕也送来了,酒也送来了,酱油也送来了,债也还了,全家高高兴兴。”父兄过世后,唯一一次过了一个好年。思前想后喜极而悲,一叶写道:

想起来人生何其空虚啊!

在与桃水一年多的求教切磋中,一叶深陷依恋、倾慕又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相矛盾中无法自拔。因为人言可畏,虽“并无超越兄妹间的情谊”,但以当时的价值观而言,孤男寡女频繁地往来,难免引来周遭侧目和非议,压力之大到了双方都不堪重负的地步。1893年6月,一叶与桃水绝交。

《嫩叶之荫》真实细腻记录了与桃水交往短短一年多的巨细,那个令一叶“体会到人生至深的悲哀,不知流下多少泪水”的桃水先生,音容笑貌呼之欲出。情思婉转丝丝入扣韵外有致,很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这些情感体验成了一叶那些精妙绝伦的爱情篇章的源头活水,如《雪天》就是直接取材于这本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