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低碳经济就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首要面对的经济变化就是经济结构的整体性调整。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包含了两个发展和调整方向,即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结构调整。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业转为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指协调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实现东西部区域间的协调、沿海内陆区域间的协调、不同类型工业基地区域间的协调等。
而调整带来的变化必然是环境治理具体对象的变化。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污染源和环境状况两个方面。污染源一般包括如下几种:①工业污染源 (主要监测对象)。当前我国规定工业污染源包括烟尘、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废渣、工业粉尘、噪声、振动等。②交通污染源。③农业污染源。④医院污染源。⑤城市污染源。⑥污水灌溉污染源。环境状况一般包括下列几方面:①水体。包括地面水 (江、河、湖、水库、灌渠等水体的水质与水生生物)、地下水、海域、沿海滩涂、饮用水源。②大气。③噪声。④土壤。⑤作物。⑥水产品。⑦畜产品。⑧放射性物质。⑨电磁波。⑩地面下沉。过去的监测或治理对象的选择,无论是污染源还是环境状况,主要针对的是已经造成和产生污染的特定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重视的是污染结果的应对和处置。而低碳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再加之核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尾气排放等新的不断上升的污染现象产生,必然导致治理对象的产业发生变化、区域重点发生变化,从而上述具体污染源类比、环境状况类型在总体治理对象占据的比重发生变化。(www.daowen.com)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治理对象的广义上来讲,对结果的治理必将被对过程的控制所代替,对错误的惩罚和纠正必将被预防和避免所代替,治理对象将更加综合化和复合化,是环境经济规制和环境社会规制的综合运用。具体说来,环境经济性规制是指为防止环境治理资源配置低效率和确保需要者的公平利用,在遵循环境治理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许可和认证等政策手段,对企业设置良好的进入、退出机制,调控环境治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数量和质量,以市场供求规律引导环境治理资源配置。环境治理的社会性规制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为目的,综合运用社会制度、社会交往活动的各种社会性行为和手段对产品和服务予以约束规范,同时也应包括环境治理的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治理和引导。前者主要指向环境治理中的各种市场经济行为,后者则主要指向环境治理中的经济行为之外的各种生活或其他社会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