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溪的静谧韵致:一场晴雨的情感描绘

西溪的静谧韵致:一场晴雨的情感描绘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笔下的清、静、悲、凉就是他生命的底色,而这篇 《西溪的晴雨》 记叙的正是这种底色下的雅趣。

西溪的静谧韵致:一场晴雨的情感描绘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ān)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从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liǎo)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奏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yī)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地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儿,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zhuàn)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www.daowen.com)

注释

①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约我到桑中,邀我来上宫,送我送到淇水上呀。乎:相当于“于”,译成“在”。要:通“邀”,邀请。

② 精馔:精美的食物。

③ 逸兴遄飞: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④ 此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⑤ 既望:古代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

郁达夫具有文人特有的气质。他笔下的清、静、悲、凉就是他生命的底色,而这篇 《西溪的晴雨》 记叙的正是这种底色下的雅趣。这微雨里的雅趣从源宁游西湖失望开始写起,写到西湖的野趣和参观古墓的“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又写了坐汽车快速变化的景观,再写了摇船少女的劳动,再追写了和老龙夫妇赏游西溪秋雪庵。这一切,都在写人,都在写情,也都在写景,把景、人和情结合起来写,写人和情的变化,配之景色的神韵起伏,因而景物也个性化了。

● (1) 文章的题目叫“西溪的晴雨”,可为什么作者却先写“雨”后写“晴”?

(2) 读了这篇散文,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人的雅趣。请你谈谈有关这方面的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