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伦理养成的重要现实意义

教师伦理养成的重要现实意义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养成是新时代婴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诉求。为避免早期教育行业中教师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和恶化,必须采取预防和规范措施,必须将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养成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切实保障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伦理素养,为早期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在承担伦理职责时,无法脱离家长的影响。坎普贝尔指出,几乎大多数没有得到解决的伦理冲突都涉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伦理养成的重要现实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师德为魂。以教师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影响着婴幼儿照护和早期教育的质量,也对新时代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化程度、应对当前教师伦理失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养成是新时代婴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诉求。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更是强调要把育人工作融入教育事业的每个方面。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育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育人,育人问题的核心是价值观问题,是人的价值倾向引导问题。正确、科学和先进的价值观能够让育人工作变得更有意义,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便是教育工作中正确的价值导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即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和奠基阶段,具有超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婴幼儿的道德品性已开始萌芽,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应对其加以科学引导,为之后的道德生长打下良好的根基。如若将婴幼儿道德发展比作植物生长,那教师就是阳光雨水,其自身的伦理素养直接影响婴幼儿道德生长状态。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立婴幼儿之德要求教师先立自身之德。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是婴幼儿道德品行的引领者,更是将立德树人贯彻在早期教育阶段的关键力量。因此,新时代教育要突出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养成,重视其伦理教育,进而推动早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世界各国追求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条件,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需要正面回应的时代主题。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化不仅能提高早期教育及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整个行业享有盛誉,还能提高早期教育机构教师自身的从教素质,满足其发展需要。

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专业理念和师德是专业化构成的核心维度。相对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充分反映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伦理素养更能衡量其专业化程度,因其不仅蕴含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内容,还体现为一种高度的伦理自觉,使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遵守道德原则和伦理规约。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是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在照护和教育过程中体现并遵循的伦理规范,是规范和约束其行为,组织和维持教育秩序的保障力量。

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分析,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伦理素养是其开展专业性活动的基础,也是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专业化固然需要外部的约束,但善良、公正、仁爱和幸福等内部伦理自觉,更是促进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新时代早期教育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大兴伦理建设之风,深化对教师伦理的认识是早期教育机构教师走向专业化,推动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应对当前伦理失范的现实需要

推动教师伦理养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更是应对当前某些伦理失范问题的迫切需要。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是婴幼儿进入集体教育机构的第一任老师,是婴幼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对于婴幼儿的地位与影响要求其应思想品德好,工作专业性强,且需具备一定的慎独能力。面对尚未成熟又懵懂无知的婴幼儿,如果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内在的道德判断缺失,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不道德的行为。职业服务对象越脆弱,其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就越显重要。(www.daowen.com)

当前,受一些错误思潮和功利化因素的影响,有些幼儿教师政治素养缺乏、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思想突出,从而导致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幼儿教师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在2018年11月,教育部分别印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了新时代幼儿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基本底线,深化了师德师风建设。从内容来看,十项准则属于师德师风、专业伦理范畴,为幼儿教师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5],也为早期教育中的教职人员作出了警醒。

为避免早期教育行业中教师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和恶化,必须采取预防和规范措施,必须将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伦理养成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切实保障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伦理素养,为早期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拓展链接

教师伦理养成面临的困境[6]

1.不道德的行政管理活动引发的伦理困境

成为教师意味着必须学会向那些可能在保教活动中对婴幼儿造成伤害的制度和常规让步吗?教师是无须恪守伦理的专业人员,但在早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机构管理者、行政命令、教育政策却常常使早期教育机构教师陷入伦理困境。当机构行政管理活动、领导的行政命令明显“不道德”,并可能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时,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会陷入良心与机构规范之间拉扯的伦理紧张关系中,感到被撕裂,道德焦虑感倍增。在这种大气候下,教师可能会“放弃他们的道德敏感力”,丧失寻求伦理道德的勇气。

2.家长的卷入增添了道德挑战

家长是婴幼儿的延伸。考虑到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健全,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对婴幼儿的责任必然会延伸到对其家长的责任。随着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家园合作”、“家长参与”理念的推广,家长对早期教育活动的干预越来越频繁。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在承担伦理职责时,无法脱离家长的影响。但是,家长的卷入无疑给身为伦理专业人员的教师带来了道德上的挑战,削弱了教师伦理上的权威。当教师和家长在教学方法、理念和目标等方面出现矛盾和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既维护教师专业权威,又照顾家长的感受呢?坎普贝尔指出,几乎大多数没有得到解决的伦理冲突都涉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3.同事忠诚和群体压力加剧伦理困境

鉴于教师的专业地位,长期以来盛行“教师不应该干预其他教师的事务”的观点。对此,坎普贝尔并不赞同,她提醒我们,这种信念会使教育教学实践陷入严重的伦理危机。有时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明明知道同事的行为会给婴幼儿造成伦理上的伤害,但是他们因为不愿意成为“内奸和密探”或害怕来自教师工会的惩罚和处分,往往会选择“绥靖政策”。坎普贝尔将教师的这种状态称为“悬置道德”(Suspended Moralit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