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汉和南朝墓前的石神兽及其历史意义

东汉和南朝墓前的石神兽及其历史意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官僚墓前的石兽,除了虎、牛、马、羊、骆驼、狮子以外,还有一种神兽,称为天禄和辟邪。这些石神兽形象和南朝陵墓前的石神兽相似,但制作较粗。南朝皇帝陵前的一对石神兽,不论独角或双角,都应称为麒麟。东汉和南朝墓前石神兽,大体上以狮子作为模式,为了神化,增加了肩上的翼和头上的角。至于王侯墓前无角的石神兽,没有找到当时原有的名称,姑且从一般的称呼,称为辟邪。

墓前设置石兽,开始于西汉霍去病墓,但是霍去病墓前陈列石刻,主要是为了表彰墓主战胜匈奴的功勋,和以后墓前神道两旁陈列石人、石兽不同。

据现有资料来看,墓前神道陈列石人和石兽,开始于东汉。陈列石人是用作墓主的警卫和侍从的,陈列石兽主要是为了象征吉祥和驱除鬼怪。《风俗通》(《封氏闻见记》卷六、《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四引)说:

墓上树柏,路头石虎。《周礼》“方相氏葬日入圹,驱魍象”,魍象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侧以禁御之,而魍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这条记载很重要,具体说明了当时墓地所以要种柏树和安置石虎等石兽的原因。“魍象”,《周礼》作“方良”,又作“魍魉”、“罔两”,是古人传说中的一种害人的鬼怪。《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古人迷信,当死人下葬时,要扮作方相氏的形象“乘四马先驱”(《续汉书·礼仪志》),以便到圹中驱逐方良;下葬以后,墓前所以要陈列石兽,特别是陈列有翼或角的神兽,都是防止方良对墓主的侵犯。

东汉官僚墓前的石兽,除了虎、牛、马、羊、骆驼、狮子以外,还有一种神兽,称为天禄和辟邪。天禄原作天鹿,就是一种神鹿。现在四川芦山的樊敏墓、杨君墓前有石神兽,四川雅安墓、高颐墓的石阙前也有同样的石神兽。这些石神兽形象和南朝陵墓前的石神兽相似,但制作较粗。巴郡太守樊敏墓前的一对石神兽,肩上有翼,头上无角。附近另有一件石神兽,体积较小,不但头上无角,而且肩上无翼,颐下有鬈毛。杨君墓前一对石神兽,形态和前三件相似,也是肩上无翼,头上无角,头部从顶到项有鬈毛。芦山县石马坝又有石兽两件,一件是石羊,另一件头生一角,肩上有翼,头有鬈毛,项下有须,左前腿伸出(陶鸣宽等《芦山县的东汉石刻》,载《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高颐墓阙前排列的一对石兽,体积较大,头大张口,无角,双肩有翼,翼尾有两根伸到臀部的健羽,形制和南朝王侯陵前辟邪相同(耿继斌《高颐阙》,载《文物》1981年第10期)。概括说来,东汉石神兽形象不统一,头上无角是多数,有角是少数;肩上有翼的是多数,无翼是少数。

南朝皇帝陵前和王侯陵前的神道两旁,都陈列有一对石神兽,形象基本上统一。皇帝陵前的石神兽,头大而颈略细,肩上有翼,长须垂胸,脚有爪,类似狮子。这些石神兽原来都成对陈列,右边的头上一角,左边的头上双角。王侯墓前的石神兽,头大而颈短粗,巨目张口,长舌垂胸,肩上有翼,脚有爪,头上无角。由此可知,南朝陵前陈列石兽有等级差别,有角的等级要比无角的高。1965年发现的齐东昏侯(萧宝卷)墓前的一对石神兽,和所有皇帝陵相同,因为东昏侯原来继齐明帝即位,本是皇帝,后来在梁武帝包围下,被下属所杀,废为东昏侯。1956年发现的陈文帝(陈?)永宁陵附近有石神兽一件,同于所有的王侯墓,可能另有原因,很可能这件石神兽本不属于永宁陵。

近人对这种石神兽的定名,存在着不同看法:(www.daowen.com)

一种说法认为独角的叫天禄,双角的叫辟邪,无角的叫符拔。主张此说的是朱希祖,见所著《天禄辟邪考》(收入1935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他的根据是《汉书·西域传》孟康注和《后汉书·班超传》李贤注。《汉书·西域传》载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后汉书·班超传》载月氏“贡奉珍宝、符拔、师子”。李贤注:“《续汉书》曰: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独角的叫麒麟,双角的叫天禄,无角的叫辟邪。主张此说的是朱翧(朱希祖之子),见所著《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根据是《尔雅》和《古玉图谱》。《尔雅》:“麟,身牛尾一角。”《古玉图谱》载有天禄书镇,汉器,其图双角,又有辟邪水洗,其图无角。

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缺乏确切依据。南朝皇帝陵前的一对石神兽,不论独角或双角,都应称为麒麟。根据《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齐武帝(萧赜)因宋文帝长宁陵的神道经过萧嶷住宅前面,妨碍他到萧嶷家中去,便把长宁陵的“表、阙、麒麟”迁到东冈,还说:“麒麟及阙形势甚巧,宋孝武(继承宋文帝的孝武帝)于襄阳致之,后诸帝王皆模范而莫及也。”可知这种皇帝陵前的石神兽,当时称为麒麟,而且这种麒麟的式样是从襄阳采访得来,后来许多帝王都仿效它。因此我们把它定名为麒麟,是最妥当的。唐李商隐《晋元帝庙诗》说:“弓剑神灵定何处,年年春缘上麒麟。”可知葬在鸡笼山(今南京钟山的一部分)之阳的晋元帝陵,唐时该陵前尚有寝殿和麒麟等石刻。南朝陵前设置石麒麟当是沿袭东晋制度。

自从魏文帝废去上陵之礼,陵园不建设寝殿,西晋沿用其制,但是到东晋又重新恢复谒陵。《晋书·礼志》说:“逮于江左,元帝崩后,诸公始有谒陵辞告之事。”因此晋元帝陵又有寝殿、神道的陈设,虽然规模较小,也还有石麒麟的陈设。东晋一代上陵之礼,虽然几兴几废,也还延续不断。《南齐书·始安贞王道生传》说:“建武元年追尊为景皇,妃江氏为后,立寝庙于御道(神道)西,陵曰修安。”可知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上亦曾建有寝庙。可能南朝陵墓沿用东晋的礼制,建有小规模的寝庙,并在神道陈列有石兽、石柱、石碑等石刻,后来只因寝庙被毁,仅留下石刻。

我们认为,“天禄”原作“天鹿”,就是神鹿,汉代天禄阁遗址曾出土天鹿画瓦可以证明。当时所以重视神鹿,因为“鹿”与“禄”音同。“麒麟”两字偏旁都从“鹿”,也该是指一种神鹿。原来麒麟没有定型,河南邓州彩色画像砖墓中有一标明“骐G”的画像砖,偏旁从“马”,画作马形蹄足,独角有翼,当是“天马”(即神马)的形象。东汉和南朝墓前石神兽,大体上以狮子作为模式,为了神化,增加了肩上的翼和头上的角。现在我们按照当时所用的名称,把南朝皇帝陵前有角的石神兽,称为麒麟。至于王侯墓前无角的石神兽,没有找到当时原有的名称,姑且从一般的称呼,称为辟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