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先秦到秦汉陵寝布局变化研究

先秦到秦汉陵寝布局变化研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陵寝制度起源于原始的宗教迷信。至迟到战国晚期,陵寝的布局发生变化,寝的建筑从墓丘的顶上移到了墓丘的周围,因为局限于墓丘上,不方便建造规模大而多的房屋。到汉景帝造阳陵时,陵寝的布局又发生变化,寝殿等建筑从陵墓的围墙以内,移到了围墙以外。这和西汉都城长安宫廷的制度是一致的,陵寝的建筑该即仿效宫廷的规格的。现在东汉诸陵的寝殿遗址都未发现,尚待作进一步考查。这和东汉都城洛阳宫殿朝南方向也是一致的。

先秦到秦汉陵寝布局变化研究

陵寝制度起源于原始的宗教迷信。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也要像活人一样生活。先秦的墓上建筑的来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礼俗。现在我们在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原始社会中存在这种礼俗,但是我们在少数民族的历史调查中,已见到这种礼俗的存在。例如在云南省基诺族人的农村公社的公共墓地上,就可以看到,人死了,埋葬以后,不起坟丘,在下有墓穴的平地上,搭起小竹房,设置竹桌,每天由死者亲属去献食三次,一般要献食几个月到一两年才拆除(易谋远《基诺人的农村公社及其历史略探》,刊《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一辑)。这和古代陵寝每天要四次献食是类似的,只是基诺族人的献食只有几个月到一两年,不像陵寝那样成为经常的。这样对刚死去的人的灵魂每天按时献食的礼俗,直到后代也还流行,不过,一般不在墓地而在家中举行。所谓陵寝制度,就是把远古流行的在墓地上建屋献食的礼俗,加以固定化和扩大化而已。基诺族人在公共墓地上,所以要在下有墓穴的平地上搭起小屋献食,是为了便于死者灵魂接受献食,因为他们迷信灵魂是附在死者尸体上的。先秦的墓上建筑的特点,所以会坐落在墓穴之上的平地或坟丘上,屋基的形状大小和地下的墓穴相同,就是沿袭这种礼俗的。

至迟到战国晚期,陵寝的布局发生变化,寝的建筑从墓丘的顶上移到了墓丘的周围,因为局限于墓丘上,不方便建造规模大而多的房屋。《吕氏春秋·安死篇》说:“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陵寝的规模要造得像都邑一样大,当然只能在平地上扩展了。秦始皇陵园在西边建筑有南北狭长的“回”字形两重围墙,陵墓坐落于内城南半部,寝殿等建筑在内城的中心,正当陵墓以北的地方(赵康民《秦始皇陵北二、三、四号建筑遗迹》,刊于《文物》1979年第10期)。汉高祖长陵沿用这种布局方式,在陵园西边建筑有方形围墙,长陵和吕后陵都在同一围墙以内,长陵在西部的中间,吕后陵在东部的南方,在两个陵墓以北地区发现有两处建筑遗址,当即寝殿等建筑所在。《三辅黄图》说:“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官寺,皆在中。”说明长陵的寝殿等建筑和陵墓一起都在围墙之中,这是和秦始皇陵相同的。

汉景帝造阳陵时,陵寝的布局又发生变化,寝殿等建筑从陵墓的围墙以内,移到了围墙以外。因为局限在围墙以内,不方便建造更大和更多的房屋。阳陵的帝陵和后陵不在同一围墙以内,而分别造有围墙,围墙四边的长度几乎比长陵要小一半。在帝陵和后陵的正南的中心地点(即帝陵的东南)有一片建筑遗址,有长、宽1.7米的大石板用作基础,当即寝殿等建筑所在。汉武帝茂陵沿用这种布局方式,寝殿及附属建筑如白鹤馆等都分布在帝陵的东南地区,并开凿有很深的沟渠,用来解决饮水问题。昭帝平陵、宣帝杜陵和元帝渭陵,都在帝陵围墙以外的西北或北方有大片建筑遗址,当是寝殿等建筑所在。这说明从景帝以后,西汉诸陵的寝殿等建筑,都造在帝陵围墙以外,但方位或在东南,或在北和西北,按地势而定。秦始皇陵环绕陵墓和陵寝,有内外二重城墙,而西汉诸陵环绕帝陵或后陵的只有一重城墙,但是,从《汉书·朱云传》所说朱云遗言要“葬平陵东郭外”来看,西汉诸陵除有内城环绕陵墓以外,整个陵园尚有大郭的建筑,如同当时都城一样有宫城和大郭。上官皇后陵的围墙以内,西北角发现有建筑遗址,可能后陵的寝的规模较小,造在围墙以内,但是其他的后陵周围没有发现建筑遗址。(www.daowen.com)

西汉诸陵的寝殿所以都设在帝陵城墙的东南,或北方,或西北,因为诸陵的方向都是朝东的,而且是以东门和北门作为主要通道。在诸陵围墙的四面门阙中,东门和北门的宽度较大,阳陵的东门内外都发现有小规模的建筑遗存,平陵的东门有宽8米的路面。这和西汉都城长安宫廷的制度是一致的,陵寝的建筑该即仿效宫廷的规格的。高祖七年萧何造未央宫,立东阙和北阙(《汉书·高帝纪》)。《三辅黄图》解释说:“未央宫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在北阙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阙东门。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盖萧何立未央宫,以压胜之术理然乎?”汉武帝造建章宫于长安城西,也只有在东、北二门造高阙,而以东门为正门(见《三辅黄图》)。

东汉诸陵,据《古今注》(《续汉书·礼仪志》注引)记载,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安帝恭陵都是“行马”内有司马门、石殿、钟B,“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顺帝宪陵则“寺吏舍在殿东”。殇帝康陵和质帝静陵都是“行马”内有司马门、寝殿、钟B,“园寺吏舍在殿北”;冲帝怀陵则“行马”内有寝殿,“园寺吏舍在殿东”。这些为陵园服务的“园寺吏舍”,都造在寝殿的东或北,看来东汉诸陵都该朝南的,石殿或寝殿都该造在陵墓以南。现在东汉诸陵的寝殿遗址都未发现,尚待作进一步考查。从洛阳象庄所保存的东汉陵园神道上石象的坐向正当东汉三个陵墓的南面这一点来看,东汉陵园已是坐北朝南的方向了。这和东汉都城洛阳宫殿朝南方向也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