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蝉:触须下垂如冠缨,清澈甘甜的露水之声

蝉:触须下垂如冠缨,清澈甘甜的露水之声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如下垂的冠缨,故称“垂”。译文蝉垂下像冠缨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的声音之所以传得很远,是它身居高处的缘故,而并不是依靠秋风为其助声。虞世南的这首《蝉》,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诗歌。作者找到了蝉与人的志向之间的相似点,表达出了对人的内在人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蝉:触须下垂如冠缨,清澈甘甜的露水之声

唐·虞世南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曾任秦府参军,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著有《虞永兴集》。

注释

①垂(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帽带的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如下垂的冠缨,故称“垂”。

②流响:不停地鸣叫。疏桐:稀疏的梧桐树。

③藉(jiè):依赖。

译文

蝉垂下像冠缨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的声音之所以传得很远,是它身居高处的缘故,而并不是依靠秋风为其助声。

写作技巧秒梳理

托物言志,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文章特点: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者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感情、思想等。但要把握好“物品”与“志向”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有某种相似点;其次,描述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也就是说,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对此,需要作者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在对某一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体验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准确无误地揭露出所写之物的品质。

虞世南的这首《蝉》,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诗歌。读者可以从人格化的蝉的身上,看出作者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强调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作者找到了蝉与人的志向之间的相似点,表达出了对人的内在人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写作技巧小练笔——小剧场

同学们,学会了托物言志这一手法后,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用这一手法来写一段文字呢?那么快来动笔写一写吧,如果没有思路的话,你们可以先想一个事物,然后去观察它,最后就开始动笔写吧!

写作参考示例

逃跑的石头

在山丘上,有一颗椭圆形的石头。那颗石头一定待在那里很久了,它的表面被雨水冲刷得很干净,岁月磨平了它的棱角,那是一颗看着就很光滑的石头。

山丘上只有它一颗石头,剩下的就是尘土。一粒尘土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那颗石头,说:“我们也是石头,只是个头小一点!”

另一粒尘土也说:“对,我们也是小石头,只是个头太小了。”

石头心想:“石头可和尘土不一样,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但石头没有说出来,依旧保持着沉默。石头是懒得和尘土争辩什么的。

晚上的时候,石头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月牙儿,也看着月牙儿身旁的星星。“要是能成为一颗星星该多好。听说星星也是石头,但是星星可以发光,我却不行,看来我们也不是一个层次的。”说完,石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www.daowen.com)

“层次”到底是什么呢?石头也不是很清楚,这个名词还是很多年前,石头偶然间听到两只百灵鸟提到的。一只百灵鸟对它的同伴说:“你唱得可真难听,你看我唱得就很好听,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说完,两只百灵鸟就飞走了,但石头却记住了“层次”这个名词。

一阵风吹到了山丘,石头纹丝没动,一些尘土却被风吹跑了。又一阵风吹了过来,这次吹得更猛烈了一些。石头眨眨眼,心想:“我为什么不借助风力逃跑呢?离开这里,去寻找能够和我在一个层次的地方。”

借助风力,石头也用尽了全力,它终于开始移动了。石头开始从山丘的最上面,往下滚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长在山丘上的小草看到了,连忙问:“石头,你在干吗?”

“我在逃跑!”石头大声说,“我要离开这里,永远地离开。”

不一会儿,石头就滚落下了山丘,并且离山丘越来越远。石头来到了一个羊肠小道,它仍在继续滚落着。

路旁的大树看到了,连忙问:“石头,你在干吗,你要去哪里呢?”

“我在逃跑!”石头继续说,“我要去一个好地方……”

大树没听清下面的话,因为石头早就滚落得很远了。大树心想:“好地方?哪里是好地方呢?在哪里生长,哪里就是好地方呀!”一阵风吹过来,大树的树叶沙沙响,“瞧,这些树叶又要唱歌了,多美好呀。”

石头一边滚落着,一边望着身旁的风景,这些风景石头之前可没看过,这下可大饱眼福了。

“看来,离开山丘,是我做得最对的选择。”石头还不忘感慨一下,“人生呀,真是充满着太多的选择。”

没有了风和滑坡的助力,在平坦大道上的石头,滚落的速度越来越慢了。石头前后左右地望了望,周边除了几棵树和大片的荒草,其他什么都没有。当然,这里的天依旧是蓝的,和在山丘的天是一样的。

“我可不想待在这里!”石头再次用尽全力,想把自己滚落得更远一些,“快来一阵猛烈的风吧,帮帮我。”

说到风,风就真的来了。风呼呼地吹,石头滚落的速度又快了不少。石头洋洋得意地说:“你看,风吹过来,这就是风的选择!”

石头最后是在放着一堆石头那里停下来的,逃跑的石头终于不用逃跑了。现在,石头的身边也都是石头,虽然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但石头觉得它们是同一个层次的。

“这里才是好地方呀!”石头感慨道。石头和石头之间,当然有更多的话说了。它们从白天聊到晚上,再从晚上聊到清晨。

“山丘上的那颗石头哪去了?”百灵鸟落到山丘上,好奇地问道。

小草听到了,便回答:“它逃跑了!”

大树听到了,就说:“它要去找一个好地方!”

百灵鸟没有说什么,便飞走了。谁都知道山丘上原本有一颗石头,因为那里只有它一颗石头。谁都不知道那堆石头里,多了一颗石头,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石头。

晚上,夜空中的星星发着光,相互讨论着,到底什么是层次这个大问题。

写作参考示例点拨

这是一篇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的小故事,通过对“石头”的叙述,表达出了人对于“层次”这一问题的思考。石头离开了山丘,一路“逃跑”,最后来到了有一堆石头的地方,途经一棵大树的时候,大树的思想,其实就是很多知道满足的人的想法。这里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倒数第二段,引人深思,存在着某种辩证关系,需要我们反复揣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