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①。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②?去似朝云无觅处③。
注释
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像花吧,不是花;说像雾吧,不是雾。
②来如:来的时候。几多:没有多少。
③朝云:此处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的典故。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候到来,天明时候离去。
来时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似清晨的云彩消散无处寻觅。
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是指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来点明中心。“卒”是完毕,“志”是指文章的主题。正确地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表达效果。
白居易的这首《花非花》中,最后两句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当我们看本诗的前几句时,会觉得不知所云,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但结尾点题,才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示出来,使得本诗空灵、淡雅和深邃。耐人寻味的同时,也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写作技巧小练笔——小剧场(www.daowen.com)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在寒暑假的时候,出去游玩,可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写一段关于旅游的文字吧,记得用上刚学的卒章显志这一手法哦!
写作参考示例
游长白山
长白山,那是一座怎么样的山呢?“千年积雪万年松,直指人间第一峰”应该就是最准确的回答吧!自小生活在北方的我,对长白山自然也有别样的情感。长白山上有很多自然景观:天池、地下森林、西坡、北坡,还有绿渊潭等。每一处风景都留存着我的身影,都有我对其浓浓的爱意。
热爱自然,热爱纯粹的生活。经过漫长的岁月,长白山在时光的积淀下,有了如今奇妙的壮观景象。在山上,可以肆意地呼吸,那里有大自然最纯净的空气。山上安静,偶有鸟鸣,或是小河淌水的声响。城市的喧闹与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们疲惫不堪。当不堪重负的时候,就躲在长白山里,把自己放空与山水融为一体。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在亘古的历史中,长白山就在这里,你来便来,去便去。山无声,水无情,却留给了太多的游人以无声的慰藉。
如果你没有来过长白山,那一定要来一次。长白山于我而言,如同西藏——那个神圣的充满了信仰的布达拉宫,也如同成都和大理。每一座城市坐落在我的心里,与我的脉搏一起跳动。深夜无眠的时候,想想自己在长白山和西藏的日子,嘴角便会微微上扬,有说不出的欢喜。
天池让我看到了水的宽阔和清澈。是天空大还是海更大?妈妈看着天池,突然问我。我一时语塞,抬头看了看蓝天,又看了看天池。我回答,或许海更大吧!天空不也躺在海水里吗?而且海里还有那么多的生命,海比天空更有生命力。妈妈摇了摇头说,是天空大,海水总会碰到陆地,而天空却是一望无际的。你看这偌大的天池,不也被长白山包围了吗?我笑着说,是人的眼睛大,一切都在我们的眼里!
长白山上有很多树,甚至有很多上百年的古树。轻轻地抚摸着古树,仿若可以倾听到树的心声。有时候,靠在一棵古树上,闭上眼睛,就仿佛穿越回百年前。那时候,古树还是棵小树苗,还是明清时代,科技在那时并不发达。我们的环境还没有遭到极大的破坏,鲸和大象还可以自由地生活,企鹅和北极熊也不用怕冰山的融化,我们也可以慢慢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长白山上盛产人参,我家经常买一些人参。父亲会用人参来泡酒,母亲会用人参来煲汤。当把暖暖的人参汤送进胃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也感受到了长白山的温暖。长白山上还有很多动植物,以及珍贵的中草药。
天还未亮的时候,我便和父母驱车前往,再一次游历长白山。山脚下还有很多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每一次去长白山,都会拍很多照片,母亲会把照片洗出来,挂在墙上。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母亲也会带客人去长白山游玩。母亲是看不够这些风景的,母亲说,每一年,长白山的风景都不尽相同。
夏天的时候,长白山简直就是避暑胜地,也是自然风景最美的时节。六月的长白山开始退去寒意,展露出夏的颜色。七八月的时候,鸢尾花便盛开了。九月的长白山秋高气爽,漫山遍野的山林更早地展露出秋的色彩。而冬天的时候,长白山就会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如果这时候来长白山,可要多穿一些衣服了。
什么是旅游呢?到一个新的地方,看到了那个地方的美景,也吃到了那个地方的美食,更领略了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出去走走,将视野打开,你会看到,也会懂得许多新奇的东西,不只是风景。
写作参考示例点拨
这是一篇关于旅游的文章,主要介绍了长白山上的美景,同时表达了“我”对长白山的热爱。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旅游是将视野打开,去观看和懂得风景,以及风景之外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