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怀念江南的美丽与幸福

怀念江南的美丽与幸福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在《忆江南(其一)》一诗中,便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截了当地写出了江南好,江南的美景是那么美丽。直接切入正文,开始回忆江南。能够与花相伴,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怀念江南的美丽与幸福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之称。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刺诗;二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注释

①忆江南:唐代教坊曲名,原名《望江南》。

②谙(ān):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朵,泛指江中的浪花。

④蓝:蓝草,叶子可用来制作青绿色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好,美丽的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写作技巧秒梳理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就是直截了当地切入主旨。开篇即点题,开篇即表明写作意图。将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事件直截了当地提出来,紧扣标题,又引入正文。

“开门见山”开头法,也叫直接开头法,一般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的几个要素。根据运动特点的不同,又可细分为:从时间入题、从介绍人物入题、围绕中心思想入题等。

在《忆江南(其一)》一诗中,便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截了当地写出了江南好,江南的美景是那么美丽。直接切入正文,开始回忆江南。(www.daowen.com)

写作技巧小练笔——小剧场

同学们,你们有喜欢的事物吗?比如说玩具、花草树木、鞋子等。我猜你们一定有,那么请写一段文字吧,把你们喜欢的一件事物说给我们听。对啦,记得要用上刚刚学到的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

写作参考示例

与花相伴

我喜欢花,喜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花,尽管有一些花我叫不上名字。能够与花相伴,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花朵是诗意的,看着它由含苞待放到落叶凋零,再到明年的继续盛开,花的诗意是刻到骨子里的。提及花,总会让我想到一片花园,花园里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它们自成天地,争奇斗艳,引来无数的蝴蝶在花园中飞舞,飞舞出一个完整的夏天。

我是自幼就喜欢花的,小时候住在农村,母亲在院子里空闲的地方,种满了花。那些花很顽强,不用你松土、施肥和浇水,它们也会快速地生长。

在你一不留神的时候,它们就悄然绽放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很多颜色混搭在一起,院子里霎时间就好看了起来。我是叫不出每一朵花的名字的,后来读了一些书,才知道了一些花的名字和花语,知道了花背后的故事。

花开了,院子里芳香起来,如果仔细地闻一闻,还会发觉这香味是各不相同的。蜜蜂忙着采蜜,蝴蝶不知是从谁家的院子里飞过来的,待了一小会儿,就飞走了。天气很热,母亲的茶壶里泡着花茶:菊花、茉莉、玫瑰。喝一杯花茶,闻一闻花香,童年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去了城里,城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路面也都是光溜溜的柏油路。花是少了的,公园里还有一些花,但大多品种单一。我便开始喜欢逛早市,去那些卖花的摊位,如果遇到了一朵自己喜欢的花,那是一定要买回来的。如今,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闻一闻,有淡淡的童年的味道。

母亲喜欢收集花种,自然就喜欢那些能开花的花朵,而且是开得颜色很鲜艳的那种。我则更喜欢不开花的,如绿萝这类的。当花朵开始凋落,总会让我有些伤感,所以不开花,自然不会凋败。没有开始,自然不存在结束。看来,花的确能带来诗意。

隔几天浇浇水,隔一个月松松土、施施肥,花长势良好,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好了起来。种花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从种花中也学到了很多道理。不禁想到了我非常敬爱的女作家——宗璞,宗璞对花有很深的见解和热忱,她的书籍《紫藤萝瀑布》《花的话》等,我都是一读再读。尤其是她的散文集《二十四番花信》,表达出了她对花、对草、对生命的深刻又独特的见解。

其实,花就是大自然的代表。我们离不开花草树木,离不开大自然。就算身处城市之中,也要有花的陪伴。它们的颜色点缀着这个世界,让其更加绚丽多彩;花也在点缀着我们的内心世界,让其更加充盈和快乐。

做一个爱花的人,生命中就会充满着很多诗意。与花相伴的日子,日日都芳香。愿我们都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作参考示例点拨

本文开门见山,在开头就直截了当地写出了“我”对花的喜爱之情,并且紧扣标题,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通过开门见山这一手法,读者立刻心领神会,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