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1)人际交往的心理影响因素。
人际交往受到认知、情感、人格、能力四种心理因素和行为举止因素的影响。
认知因素是人际知觉的结果,包括三个方面,即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对交往本身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对他人的认知会左右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会影响交往的目的、深度和广度。人际交往是双方彼此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过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满足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否则会引起交往障碍。
情感因素是指交往双方相互之间在情绪上的好恶程度、情绪的敏感性、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他人、对自我成功感的评价态度。
人格因素对人际交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虚伪、自私自利、不尊重人、报复心强、嫉妒心强、过于苛求、自卑、固执等,容易给人留下不愉快的感受乃至一种危险感,会影响人际交往。因此,好的人际交往离不开双方良好的人格品质。
交往能力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些人,交往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总想表现自己,却出了洋相。人际交往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提高,关键要多进行交往实践、多动脑筋。
交往的行为举止包括交往的举止、气度、表情和语言等所能测定与记载的一切量值。适度、优雅的交往举止,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有效改善人际交往关系。行为举止的决定因素是交往心理,当然,培养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2)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①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达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适应社会的程度。
②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向、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③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自身能力的问题。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与家人、与同学同事、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同事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论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人际交往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它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变化。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社会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人们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4)人际交往的原则。
①平等的原则。(www.daowen.com)
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学历高、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②相容的原则。
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地完善自己。
③互利的原则。
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礼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付出和奉献。
④信用的原则。
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⑤宽容的原则。
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比如工作中同事间的接触又密切,不可避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5)如何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去,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最后,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6)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①对环境的辨析能力。
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根据情势而做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②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