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通过心理暗示轻松让对方明察事理

通过心理暗示轻松让对方明察事理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通过心理暗示,让对方知趣,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呢?及时巧妙地抓住对方讲话内容中的漏洞反戈一击,来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恶意的挑衅,以解脱窘境。一般说来,争辩中占有明显优势的一方,千万别把话说得过死过硬,即使对方全错,也最好以含沙射影之言暗示他,迫使对方认错道歉,从而体面地结束无谓的争论。他先质问服务员,对方全然不理。争论中双方提出决斗。

通过心理暗示轻松让对方明察事理

如何通过心理暗示,让对方知趣,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呢?

(1)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生活中有许多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得靠暗示来表达。于是便有一语双关、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等旁敲侧击的艺术性语言。

有一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当他准备搭乘专机访问其他城市时,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到莫斯科机场送行。正在这时,飞机出现故障,一个引擎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机场地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检修。尼克松一行只得推迟登机。

勃列日涅夫远远看着,眉头越皱越紧。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境,他故作轻松地说:“总统先生,真对不起,耽误了你的时间!”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飞机场上忙碌的人群问:“你看,我应该怎样处分他们?”

“不”,尼克松说,“应该提升!要不是他们在起飞前发现故障,飞机一旦升空,那该多么可怕啊!”尼克松的话里有辛辣的讽刺、涩涩的挖苦、无声的指责,而这些却是以貌似夸奖的话传达出来的,听了这话,除了苦笑,还真什么也说不出来:人家可没有任何难听的话,何必落个“自作多情”、“神经过敏”的把柄呢。不过,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可提高你表达言外之意的本领。

(2)暗藏释说,以柔克刚。

在交际场合,遇到小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

①以牙还牙。

及时巧妙地抓住对方讲话内容中的漏洞反戈一击,来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恶意的挑衅,以解脱窘境。安徒生十分简朴,曾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过路人取笑他:“你脑袋上边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随即回敬道:“你帽子下面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思维敏捷的安徒生这一答话,就是沿用对方讥笑话的句式来讥笑对方,使旁观者痛快淋漓、觉得酣畅。

②以退为进。

有时在交谈中,表面退缩,实则是为了更有力的反击,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先把手往后拉,目的是为了使箭射出去时更有力。古代齐国晏子出使楚国,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讽:“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齐国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举袖子能把太阳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样,人们摩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继续揶揄道:“既然人这么多,怎么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王派最有本领的人到最贤明的国君那里,最没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国君那里。我是齐国最没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国来了。”几句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自觉没趣。这个故事中晏子的答话就是采用以退为进之法,貌似贬自己最没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国,这是“退”,实则是讥讽楚王的无能,这是“进”,以退为进、绵里藏针,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

③暗藏锋锐。

在某些场合,将某一固定词拆开来解释,赋予原词新奇意境,便能化腐为奇,博得喝彩。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周总理这一妙答,巧妙利用拆词法,创造了一种新奇的含义,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点石为金,化拙成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巧妙地回击了那个美国记者。真可谓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锐处天下莫挡其势。

话里藏话,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之意,否则便会成为笑柄,白白被人耍了自己还赔着笑脸。二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说得很艺术,又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你的敌人发出的旁敲侧击之音,暗含恶毒之意,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可能会让你身败名裂,万万不可小视。对待居心不良的暗算之“飞镖”的上策便是接镖有术,还以颜色。维护自己的名声和面子,是自我保护、立足于世的必备功夫。

(3)驳人面子,点到为止。

人际关系中,出于各种原因有时我们会驳别人的面子,这种事情如处理不当,便容易得罪人、结仇家;别人有愧于你,也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但“饶人”的方式又不能生硬。利用话里藏话暗示他人,是应时刻记住的奥妙技巧。

①拒绝有方。(www.daowen.com)

有些求人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喜欢用暗示来投石问路。这时你最好用暗示来拒绝。

两个一起打工的老乡,找到城里工作的李某,诉说打工之艰难,一再说住旅店住不起,租房又没有合适的。言外之意是要借宿。

李某听后马上说:“是啊,城里比不了咱们乡下,住房可紧了。就拿我来说吧,这么两间耳朵眼大的房子,住着三代人。我那上高中的儿子,没办法晚上只得睡沙发。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不该留你们在我家好好地住上几天吗?可是做不到啊!”

两位老乡听后,就非常知趣地走开了。

②指责有术。

一般说来,争辩中占有明显优势的一方,千万别把话说得过死过硬,即使对方全错,也最好以含沙射影之言暗示他,迫使对方认错道歉,从而体面地结束无谓的争论。

有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在一家餐馆就餐时,发现汤里有一只苍蝇,不由大动肝火。他先质问服务员,对方全然不理。后来他亲自找到餐馆老板,提出抗议:“这一碗汤究竟是给苍蝇的还是给我的,请解释。”那老板只顾训斥服务员,却全然不理睬他的抗议。他只得暗示老板:“对不起,请您告诉我,我该怎样对这只苍蝇的侵权行为进行起诉呢?”那老板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处,忙换来一碗汤,谦恭地说:“你是我们这里最珍贵的客人!”显然,这个顾客虽占理,却没有对老板纠缠不休,而是借用所谓苍蝇侵权的类比之言暗示对方:“只要有所道歉,我就能原谅。”这样既幽默风趣,又十分得体地化解了双方的窘迫。

③以喻止兵。

在双方激烈的争论中,占理的一方如果认为说理已无法消除歧见时,不妨采取一种外强中干的警示性言语来终止争论、结束冲突。将一个两难选择摆在对方面前,使之失去最后挣扎的原因,就有可能收到平息争辩的效果了。

生物学家巴斯德,一次在实验室工作时,突然一个男子闯进来,指责他诱骗了自己的老婆。争论中双方提出决斗。清白占理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将对方赶出门去,或者与之争辩,但是那样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时候巴斯德沉着地说:“我是无辜的……如果你非要决斗,我就有权选择武器。”对方同意了。巴斯德指着面前的两只烧杯说:“你看这两只烧杯,一只有天花病毒,一只有净水。你先选择一瓶子喝掉,我再喝余下的一瓶,这该可以了吧?”那男子怔住了,他一下子陷于难解的死结面前,只得停止争论与挑战,尴尬地退出了实验室。无疑,正是巴斯德提出的柔中带刺的难题,才最终使决斗告吹。

④释义却难。

作出一定的解释,借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有一位姓周的女士因公出差,在火车上与一位看起来挺有涵养的男士坐在一起。这位男士主动和她搭讪,周女士觉得一个人干坐着也挺乏味的,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开始时这位男士还算规矩,和周女士只是谈谈乘车难的感受以及交流交流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看法。可是,谈着谈着,这位男士竟然话题一转,问了周女士一句:“你结婚了吗?”周女士一听顿生厌恶,于是她态度平和地对那位男士说:“先生,我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前半句是‘对男人不能问收入’,所以我才没有问你的收入;后半句是‘对女人不能问婚否’,所以你这个问题我是不能回答了!请原谅。”那位男士听周女士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点儿唐突,尴尬地笑了笑,不再说话了。我们不能不佩服周女士的应变能力。寥寥数语,既表达了对对方失态的不满,又没有令对方下不来台,可谓一举两得。

⑤装糊涂。

听话人听出了说话人话中有话,但却装作没有听出,使对方无计可施。

小明对爸爸说:“爸爸,今天小伟的爸爸带小伟出去玩了。”小明的爸爸回答说:“是呀,我知道了。”这里小明的言外之意是想叫爸爸也带他出去玩,小明的爸爸也听出了儿子的用意,但他故意装糊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