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助观察,提升习作能力

借助观察,提升习作能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运用眼、鼻、舌、耳、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16]《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中的第一课“动物的繁殖”,学习目标是: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拓展活动”则要求“查找孵化小鸡的资料,在家长帮助下孵化并饲养小鸡”。作者就是充分利用动物这种独特的科学现象,构思了一篇想象力极其丰富的童话,不仅让儿童快乐地在牛肚子里旅行,而且了解了动物的特殊功能。

借助观察,提升习作能力

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运用眼、鼻、舌、耳、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如,一次实验课就需要使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进行观察,从整体到局部,按从外表特征到内部结构的顺序,抓住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气味等外形特征进行对事物的描述;还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点进行比较和描述。[16]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中的第一课“动物的繁殖”,学习目标是: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拓展活动”则要求“查找孵化小鸡的资料,在家长帮助下孵化并饲养小鸡”。

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以及“交流平台”等都是以观察作为习作“支架”,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基于这样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尝试学科整合。围绕单元主题“观察写动物”:仔细观察一种喜欢的小动物,试着描写一段饲养的过程,如喂养小金鱼。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金鱼的样子、特点及生活习性,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描写。(www.daowen.com)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童话,同时也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牛等一部分动物经过采食粗嚼以后,会进入瘤胃中,但是在休息的时候,又会回到嘴里进行再次咀嚼。作者就是充分利用动物这种独特的科学现象,构思了一篇想象力极其丰富的童话,不仅让儿童快乐地在牛肚子里旅行,而且了解了动物的特殊功能。当学习到《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中第三课“胃中奇遇记”时,可引导学生先阅读《科学》教材中的绘本“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以及实验“活动——模拟胃的蠕动”。通过阅读、体验,让学生懂得胃液不停蠕动对食物消化起的重要作用,然后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人体的胃也来一次有趣的旅行,写成一篇精彩的童话。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原子钟寻亲记”。一看题目就很有趣。从古到今,人类发明了很多测定时间的仪器。从古代的日晷到水钟,再到电子表、手表等。科技发展的过程,同样可以以“寻亲”为话题,生动地描述钟表的发展历程,介绍清楚其功能、用途等。

又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蚯蚓的探究”是一个案例分析。五年级“综合学习活动”已经学过如何写研究报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围绕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喜欢吃什么、喜欢多少水分的土壤等问题进行探究,分工合作,不断实验、分析,汇聚大量数据、材料,最终形成一篇更有意思的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