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文学习提升效能,充分利用资源

语文学习提升效能,充分利用资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题由易到难,纵向推进,呈现螺旋式上升,训练目标指向更清晰,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合理使用“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插图,就是在资源优化中不断提升言语功能。如“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习题等结为功能链,就是为优化图文功能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语文学习提升效能,充分利用资源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是围绕课文内容而提出的各种听、说、读、写和思维活动,它是选文内容的巩固、运用与拓展;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辅助系统,如插图、影像材料,旨在帮助说明选文是关键信息或提供多元化的感官支持。”[5]

除选文之外,“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中还有丰富的插图、习题……都对理解课文、学会观察、展开想象、品析语言、积累运用等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以及课后习题、插图、思维导图、批注等课程资源蕴藏着较大的利用空间,是习作单元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提升学生言语建构、思维训练、审美能力等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是“习作单元”读写结合模式下丰富的习作“生长点”。

(一)课后习题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仅局限于文本,与文本相联系的有效资源都应被合理利用。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立足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整体建构,主要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习题由易到难,纵向推进,呈现螺旋式上升,训练目标指向更清晰,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表1-7看出,“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中的习题,都是针对课文提出的最具核心价值的问题,它聚焦表达方法,以朗读、默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为主,大部分围绕“理解与交流”维度,是逐步走向自主学习、运用过程的习题。

表1-7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课后作业编排列举(三、四年级)

续 表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比较发现:两篇“精读课文”习题都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逐步落实从阅读中学表达的目标。第一题都是对课文总体了解,包括内容、结构等;第二题个性化特征鲜明,问题设置的角度及开放度等有所不同,从关注内容上升到了关注表达方法。另外,两篇文章习题设计呈梯度发展。“有哪些秘密”与“哪些想象有意思”同属“理解与交流”维度,但后者更具开放性与挑战性,前一题重在理解,后一题更强调引导学生体会、品析表达方法。第二道题“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与“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更注重“拓展与实践”。

所以,在使用习题前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理清习题架构。只有明白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才能着手怎么教。

如《宇宙的另一边》课后两题,就是先从课本走进、感受“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然后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新,探索课外更多“奇妙”,从而学习表达的过程。教学时,首先对习题与课文、语文要素进行关联和分析,构建“找秘密—读秘密—说秘密—写秘密”的教学思路,把握课文中“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一奇妙构思,不断渗透“理解与交流”“想象”的表达方法。然后围绕“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继续展开想象,落实语用,进而完成第二题“写秘密”。

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与《尾巴它有一只猫》中:“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说一说。”“‘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两道题同属“拓展与实践”的维度,此板块借助批注文的“扶”,是在精读课文后对表达方法的再学习过程,题量和难度较之“精读课文”小,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想象丰富,是更适合学习表达的例子,也是距离“习作”板块更近的学习区域,更易于学生借鉴、仿写。

基于学习“精读课文”的基础,教学《一支铅笔的梦想》时,在分析习题后,可围绕课后习题“仿写”目标,借助课文三个批注,放手让学生赏析铅笔的五个梦想之旅,进而运用方法,展开想象,下笔成文,丰富“梦想”。

综上所述,在使用“精读课文”“习作例文”时,一定要首先深入分析试题功用,在单元语文要素统整下,关注习题与文章、单元要素三者的关联、融合,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才能有效运用习题学习表达方法,真正实现习作单元的价值。

(二)插图运用

赞可夫指出:“选择图画的用意在于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为学生言语的自然发展过程指出一定的方向。”

与语言文字相比,课文插图更生动、直观可感,兼具阅读与审美功能。较之文字更能抓住儿童视觉,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内容具象化,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统编教材插图遍布各处,在单元主题、课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习作等各板块都有呈现,且插图与语言的关联与功能交错叠加,是提升学生言语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助推器。

下面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如单元主题页(第二单元):插图大量使用黄色树叶,主题鲜明,聚焦单元主题“秋天”;快乐读书吧(第三单元):形象的“稻草人”激发学生漫步书海,畅游童话,孕育无限遐想;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充分发挥图文交互功能,产生阅读期待;语文园地(第六单元):“识字加油站”中观图寻规律,找特点,感受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口语交际(第七单元):四幅图组成“生活连环画”,借图品味生活“小事”,聊事情、说感受,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课文(第八单元):《司马光》中生动的情境图降低了学习难度,疏通与读者言语通道,帮助理解文言文。

所以,“课文插图是课文内容直接生动立体化的呈现,与课文文字语言内容的表达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课文插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世界直接以整体可感的情境呈现出来,学生有了可见立体化的情境图作为参照,解决了许多理解文章抽象语言文字的困难,极大地帮助理解课文的抽象语言”。[6]

此外,教材插图与文字水乳交融,将观察、想象、审美、言语等融入一体,互为补充,与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紧密结合,更是思维重构、言语表达、审美能力、文化熏陶的综合运用。

因此,合理使用“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插图,就是在资源优化中不断提升言语功能。

如“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习题等结为功能链,就是为优化图文功能提供了无限可能性。《搭船的鸟》整幅图突出“静”,从颜色到内容都充满了想象空间。“一只小鸟静静地伫立船头,周围一切寂静……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三个问号将文字与插图形成联结,给予学生无限遐想,所以这时,应引导学生读中观图、回读想象、理解感悟,进而补白图意、练笔言情、提升表达能力

此外,教材插图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充满童趣。从种类来看,有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等;数量上,有单幅、多幅、连环画等;从内容分,有写事、写人、景物描写等;从素材选择看,童话类采用色彩丰富的水彩画较多,古文古诗词则运用文化内涵丰富的中国画……可见,插图在优化表达的同时,也促进了审美、思维能力的提升。

又如“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运用色彩灵动的水彩画,表现小狗“王子”同火车赛跑的生动画面:幽静的远山、铁路两旁绿绿的树、远去的火车,疾驰奔跑的“王子”……整个画面活泼可爱,丰富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是优化教学的有效资源。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边读边想象“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地叫上几声……”的生动画面,并且在画面与文字之间回环往复,想象“王子”等待火车来时的“盼望”;与火车赛跑的“淘气”;火车远去时的“不舍”。运用“观图—朗读—观图—再读”的思维链条,大胆想象,丰富画面,让学生有话想说,有内容可讲。

另外,教材插图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如写意、工笔、水墨等,渗透着浓浓的中国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

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两茎灯草”的插图,运用中国画手法,将严监生落气前屋内场景,侄子、奶妈、赵氏、严监生等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之《儒林外史》历史背景浸润及章回体小说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活脱脱地展现出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可以说,图文结合式学习就是一次文化与审美、语言赏析的研学过程。

(三)思维导图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通过运用语言获得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提升灵活性以及独创性等思维品质。(www.daowen.com)

学生在课堂与生活中阅读信息量的低效摄取,与文章表达能力的缺失、习作能力不高都具有一定关联性,症结就在于“思维训练存在一个普遍的障碍,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给在思维层次的教与学带来了困难”。[7]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阅读需要预测、推想、判断,习作能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些思维发展难点,恰恰是当前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而思维导图是以线条、色彩、图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思维发展过程,正符合儿童需要。

为解决这个问题,统编教材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了思维导图。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字词句运用板块:“车”字的组词训练;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课后练习第一题“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交流平台板块: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奇思妙想”的习作构思;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文化”中围绕“搜集方法”进行思维引导;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围绕“辩论前—辩论时—辩论后”进行思维引导等。

通过表1-8、1-9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作为适合儿童的有效思维训练方式,在统编教材各个板块都有运用。但同时也发现,作为“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主要载体,习作单元在思维导图的使用上仅有两次: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与五年级下册“习作”要求写“形形色色的人”,这就为思维训练提供了增长点。

因此,指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尝试着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可视化导图,直观获得思维发展过程,收获表达方法,是解决教学难题与盲点的一个有效途径。

表1-8 统编教材思维导图列举(阅读)

表1-9 统编教材思维导图列举(习作)

如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而单元习作训练目标是“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下面,仅以精读课文《麻雀》为例。首先整合单元资源,将单元语文要素、习作要求与课后习题“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进行思维整体建构。(图1-5)

图1-5 《麻雀》文章架构思维导图

通过图1-5可见,《麻雀》一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如何构思的,课文怎样将“猎狗攻击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幼儿、猎狗退缩”三条线写清楚的……可视化导图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直观、整体展示了思维架构,开放、发展、矫正、补白、提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全过程,将作者屠格列夫“隐形”的构思过程清晰、直观呈现,便于读者与文本对话,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后面“习作”提供了科学的思维范例,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扎实基础。

正如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发展思维以前先发展语言甚至是有害的。”

可见,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使用思维导图,为单元习作又一次搭建了构思支架。从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找到以读促写的有效路径,习作教学才不再困难。

(四)活用批注

批注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自主阅读、深入思考、发表感悟的阅读方式。

批注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学生独特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的理念非常相符。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原则,将批注式阅读应用于语文教学是必要且合理的。[8]

批注文在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已出现,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还出现了“批注”阅读策略单元。从三年级开始,批注式“习作例文”已成为习作单元固定板块,呈现“勾画圈点、理解感悟、鉴赏品味”的序列发展。不同的是,“习作例文”中的批注目标更明晰,并且与“插图、课后习题、批注”等形成学习表达的一个闭环,环环相扣,相互融合、整体提升。

所以,对于习作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基于学情,站在单元视角,活用批注、迁移方法,科学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深度思考、个性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如第三学段就可以通过课前自由批注、课中聚焦批注、课后交流批注的方式,促进阅读思考、感悟、想象和赏析,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使阅读逐渐走向深入。

课前借助批注、学习“例文”;预习、自由批注“精读”→课中探究“精读”,赏析、批注→课后交流批注

又如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相对而言,理解“精读课文”中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的历史背景、语言表达等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时,可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首先,发挥“习作例文”自主批注式阅读功能,将“习作例文”前置,先学习《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批注中有关“动作、语言、神态、事例”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品读、赏析,感受人物的活泼可爱、好强,学习同一个场景下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

其次,将表达方法迁移到预习“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对小胖墩、祥子、刷子李等人物特点初步评析、自由批注。如对“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等精彩语句进行批注,写出描写人物方法的独特见解。

接着,聚焦难点、重点,结合课后习题“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等,对嘎子、祥子、严监生、刷子李等人物描写方法进行深入研讨。

然后,进行“初试身手”“习作”练笔,完成整个单元“人物描写方法”的闭环训练,实现“自主阅读、自主批注、自主探究、自主表达”的教学理念。

课程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课后习题、插图、思维导图,还是批注,都是单元中不可缺的元素,它们相互作用、融合、构成整体,环环相扣,彼此作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我们既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实现目标,同时,也要根据学情、优化资源、灵活调整,最终实现功能最大化。

可见,习作单元凸显了习作功用,将读写结合上升到了单元序列的高度。其高品质的选文,丰富的单元资源,精妙的写作方法,独特的功能价值,都是习作新的“生长点”,都将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奠定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