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个认知、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让我们都去读书吧。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应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知书才能达理
读书就是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读书是愉悦的精神体验
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分析的眼光
读书要精读与浏览相结合
读书要有所选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董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谢想云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欧洲谚语
✿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温家宝:读书关系到民族素质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访谈中有网友表示,现在不少年轻人都觉得在读书方面不足,并向温家宝总理请教怎样读好书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表示,关于读书心得,自己有三点体会。
第一,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第二,读书要选择,如果你到国家图书馆转一圈,可以看到浩如烟海的书,恐怕每个人倾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把这些书读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书当中值得每个人读的也并不一定有那么多。因此,要选择好书。如果选择一本不好的书,就等于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什么叫好书?温家宝总理表示,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其实历史上,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淘汰,留下来的书是不多的,这些书带有永久性,因为它经过多次淘汰而依然能够震撼人心。
第三,“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记得上次访谈,我曾经提出,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后来有的人跟我开玩笑说,你不知道,我们有的地方地铁挤得要命。但是确实有的地方地铁里一些青年人开始拿起了书,这是个现象,其实本质是让人们挤出时间来读书。”温家宝说。
随后,有网友请温总理推荐几本书。温家宝笑言:“书的推荐是比较难的。我方才讲,每个人的职业不同、爱好不同、需要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会选择书。我们可以将来有机会,来交流一下读书心得。”
关于怎样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温家宝总理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对什么是好书、怎样读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主席怎样读书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些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www.daowen.com)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多数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在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10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50年代读,60年代读,到了70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毛泽东读书的时间都是从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拿出平常点点滴滴的时间用来读书,日有所获,通过反复吟读的方法读出了自己的心得。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了很久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下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10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虽然侯宝林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却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热爱读书的那种精神达到了痴狂的状态,他通过抄书来达到读书的目的,实在令人敬佩。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习200页,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顾炎武“自督读书”,坚持不懈,年复一年,又有他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他的这种读书方法我们可能学不到手,但应该学习他这种读书的精神。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一天马绍良与皇帝对话,听完马绍良的话,皇上微微一笑,说:“爱卿才疏学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它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多么深刻而富有哲理!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这里的“读书”已超越了书本的范围。
关于读书
临风捧卷,对月读诗。揽一片冰心入怀,且舞且歌,单身双影。
——苏怀
读书总是一件好事。读书的好处是在读书后逐步显现出来的。比如说遇着不顺心的事,不会轻易冲动莽撞,从书中学会调节的方法。对父母、对家人、对亲友有了全新的感念与触动。多怀一分感恩,多怀一分爱心,珍惜每天每寸光阴里的幸福与欢笑,骄傲地活着,宽容地活着。
读书慢慢地会成为一种习惯。我断断续续地看些散文、小说、诗词、杂文,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比较好的,都抓来一读,不过看得最多的却是关于处世为人、修身养性的书籍。《菜根谭》算是给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细细咀嚼不同的菜根,品尝不同的滋味,就像慢慢品尝人生的滋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黄金、红颜,我是没找到,不过常看书,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我是深有体会的,母亲说我比以前平和且宽容,至少学会为他人着想了,会主动帮母亲做些家事了。关于收获命运,不敢妄言,相信良好的性格,会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得相对平坦些,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性格会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喜欢读书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也简单,但要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不容易。我读书,常走马观花,看过的书籍,十有八九答不上来,连作者姓啥名啥,都会一头雾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说:“读书若不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无踪迹。”这是至理名言,记不起作者姓名是小事,白读不如不读,浪费时间只会被人笑话。所以,读书之前,最好有开始做笔记的认知。
一个真正的读者,不仅要乐于读,善于记,更要懂得学而用之,用得得法,有度。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学的东西,未必马上有用,有许多学了可能也未必用得上,但能用的必定要用之。“过俭者吝啬,过让者卑屈。”这是《菜根谭》修身篇中的第十八篇。俭朴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太过了就会为富不仁,成为斤斤计较的守财奴,会伤了与朋友相处的情分;谦让,也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处世过谦就会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谨慎小心的人,反而会让人有好用心机的感觉。像这样的修身篇,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从书中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书要学而用之,却不能盲目用之,必须善用。“过俭者吝啬,过让者卑屈”,这算是一种中庸之道。
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于夜深人静时,捧上一本好书,推开身前的那扇小窗,让晚风徐徐吹进来,冰心如玉,揽你入怀,拥着你且舞且歌,单身双影。
读书,总是一件好事,应该是文章的总论点,提出分论点分别论述: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自己身边的事例、名人名言等加以论述,结构分明,有叙有议,逻辑比较严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