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一直由具有最强国际可交易性的货币来充当。在使用足值的金属货币阶段,人们并不担心货币的价值缩水,技术上便于加工和携带的货币具有最强的国际可交易性。中国的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均以铜为材料,但形状各不相同,如刀形、铲形、方形等。秦始皇登基后,便下令将货币的形状统一为圆形,这也是考虑到加工和携带的方便。
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金本位货币体系。在金本位货币体系时期,黄金具有最强的国际可交易性。19世纪前期,很多国家的法律允许同时铸造和流通金币和银币,即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此后黄金逐渐取代白银,因为黄金的国际可交易性高于白银。首先,黄金的价值比白银稳定,是更好的国际价值尺度。在1870年之前,黄金与白银的铸造比率基本保持在1∶15.5的水平。此后,由于在墨西哥、秘鲁等地发现银矿,世界的白银供给增加,白银迅速贬值,1890年铸造比率超过1∶20,1900年超过1∶30。其次,黄金的流通职能超过白银。19世纪初的英国已经实行了金本位制度。那时,英国是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和其他国家融资的主要来源。许多国家以英国为榜样,努力与英国进行贸易,并从英国输入资本,在与英国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普遍使用黄金。最后,黄金(以及与黄金挂钩的外汇)成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在1880年后,国际金本位制逐渐确立,其中国内流通金铸币的有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4个国家。其他国家在国内流通的是纸币、银币或符号硬币,但其中央银行承诺保持与黄金的兑换。各国的国际储备,主要是英镑、法郎、马克等可以兑换成黄金的货币,或者对它们的金融要求权。由于价值不稳定,白银退出了储备货币行列。
(二)国际可交易性的变化引起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
如果两种国际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此消彼长,新货币逐渐取代旧货币的国际作用,则以旧货币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被以新货币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代替。在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随着美元的国际可交易性超过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代替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建立是1944年,但是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间30年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镑是无可争议的世界核心货币,可以按照固定的比率与黄金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输入或输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为了筹措战争资金,取消了货币以黄金为支持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认识到,如果试图保持英镑的汇率,英国将面临大量黄金流失的风险,这迫使英国宣布暂停英镑的可兑换性。在当时的主要货币中,只有美元还可以兑换成黄金。(www.daowen.com)
为了重振世界对英镑的信心,英国于1925年4月25日宣布,以战前3.17英镑9便士兑换11/12盎司黄金的价格恢复其可兑换性,英镑与美元的汇率保持在战前1∶4.86的水平。但是,英国国内的价格已经远远高于战前水平,据凯恩斯估计,英镑汇率高估了10%~15%。英镑的高估打击了国外对英国商品货物的需求,加剧了英国的失业。1927~1931年,除了在1928年有少量顺差外,英国年年都为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储备不断外流。这迫使英格兰银行提高利率,而英国经济受到打击,增长缓慢,失业率达到两位数。
由于英国生产能力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也在萎缩。例如,美国在阿根廷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13年的15%上升到1927年的25%,而同期英国的份额从31%下降到19%。在国际投资领域,美元也迅速超越英镑。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欧洲参战国发放战争贷款,战后则从欧洲收取本息。1926~1931年,大约有10亿美元与战争债务相关的资金被转移给美国。欧洲的资本稀缺意味着在此地投资的高回报率,刺激美国资本到欧洲投资。1929年美国的净私人资本流出约16亿美元,是1919年2亿美元的8倍。
英镑的储备货币作用也受到美元的挑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39%,英国的黄金储备占7.7%。到1935年,美国黄金储备的比重逐渐上升到45.1%,而英国黄金储备的比重下降到7.3%。美元与黄金的比价是可信的,而英镑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只维持到1931年9月19日就宣告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元在贸易、投资和储备领域的可交易性都超过了英镑。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遭到毁灭性打击,英国、法国受到重创,而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不断打击英镑,抬升美元的国际货币作用,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