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题跋发明学术观点及优化方案

借题跋发明学术观点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谦益藏书题跋与赏鉴家和掠贩家题跋不同,重在阐发其学术思想。钱氏史学贡献最大,治史者莫能废之。是时李九如少卿藏《宋宰辅编年录》及王秘阁称《东都事略》三百卷,损仲怂恿予传写,并约购求李焘《续通鉴长编》,以蒇此役。钱谦益史学思想强调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即“先证据后发明”。在佛学思想的传承上,钱谦益与倡导“法界圆融”的华严一系更为接近。钱谦益笺注与刊刻佛典正是自觉践履这一学术主张。

借题跋发明学术观点及优化方案

钱谦益藏书题跋与赏鉴家和掠贩家题跋不同,重在阐发其学术思想。如《题顾与治偶存稿》云:

诗之为物,陶冶性情,标举兴会,锵然如朱弦玉磬,凄然如焦桐孤竹,惟其所触,而诗出焉。今之为诗者,以剽贼排比为能事,如贫儿之数宝,如买菜之求益,是岂复有诗也哉!与治寄托高深,风义绵邈,襥被絮酒,吊亡友于陈根绝哭之后,胸中声气,伊郁蜿蜒,泄为声诗,刘梦得所谓孤桐朗玉,自有天律,吾于与治见之。王辅嗣论《易》曰:“召云者龙,命律者吕。隆墀永叹,远壑必盈。”吾取以为论诗之法,且以论与治之诗。[47]

钱谦益明确地把情感作为文学的本质特征,“有诗无诗”的分水岭是诗是否有真性情,只有反映身世,吐露志向,宣泄情感的诗才叫“有诗”。在《书瞿有仲诗卷》中,钱谦益再次表明:“余常谓论诗者,不当趣论其诗之妍媸巧拙,而先论其有诗无诗。所谓有诗者,惟其志意偪塞,才力愤盈,如风之怒于土囊,如水之壅于息壤,傍魄结轖,不能自喻,然后作而为诗。凡天地之内,恢诡谲怪,身世之间,交互纬繣,千容万状,皆用以资为诗,夫然后谓之有诗,夫然后可以叶其宫商,辨其声病,而指陈其高下得失。如其不然,其中枵然无所以而极其捋撦采撷之力,以自命为诗。剪采不可以为花也,刻楮不可以为叶也。其或矫厉气矜,寄托感愤,不疾而呻,不哀而悲,皆象物也,皆余气也,则终谓之无诗而已矣。”[48]钱谦益世运、灵心、性情、学问一体的诗学理论为清代诗学确立了更加宽阔的视野。

钱氏史学贡献最大,治史者莫能废之。(王世贞、沈德符、钱牧斋、全祖望)“四人于史学各有千秋,而以牧斋用力最勤,心境最苦,成就最大”[49]。牧斋一生以国史自任,“网罗编摩,罔敢失坠”。但修史并非易事,“修史之难,莫先乎征举典故,网罗放失”,钱谦益《跋东都事略》云:

宋史》既成,卷帙繁重。百年以来,有志删修者三家,昆山归熙甫、临川汤若士、祥符王损仲也。......天启中,损仲起废籍,为寺丞,过余村舍,移日分夜,必商《宋史》。是时李九如少卿藏《宋宰辅编年录》及王秘阁称《东都事略》三百卷,损仲怂恿予传写,并约购求李焘《续通鉴长编》,以蒇此役。余于内阁钞李焘《长编》只卷初五大本,余不可得。余既退废,不敢轻言载笔。损仲遂援据《事略》诸编,信笔成书。今闻损仲草稿与临川《宋史》旧本,并在苕上潘昭度家。而予老倦研削,亦遂无意于访求矣。今年初夏,见述古堂《东都事略》宋刻,即李九如家钞本之祖也。为之抚卷忾叹久之。

当余与损仲商榷史事,横襟相推,唯九如在旁知状。损仲扬眉抵掌,时扪腹自笑,挥斥柯维麒《新编》,陈俗腐谰,徒乱人意。今吴中谀闻小生,耳食《长编》,偶见书肆撮略残本,及一二零断小说,便放笔删定《宋史》,此不足承损仲余气。而馆阁大老,拱手荐撙为宝书。[50]

欲修史,必先“庀其史事”,即详尽地搜集史料,一作事略,二作长编。钱氏作《皇明开国功臣事略》、《国初群雄事略》即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钱谦益史学思想强调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即“先证据后发明”。基于此,他对一些史实进行广泛的考证,如《跋朱长文琴史》云:

朱长文《琴史》载董庭兰事云:薛易简称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貌古心远,意闲体和,抚弦韵声,可以感鬼神。天宝中,给事中房琯,好古君子也。庭兰闻义而来,不远千里。琯为给事中,庭兰已出门下,后为相,岂能遽弃。(www.daowen.com)

唐史谓其为房琯所昵,数通赇谢。杜子美论救管,亦云:“庭兰游管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管之爱惜人情,一至于玷污。”针对上述之说,钱谦益考证:

易简在天宝中以琴待诏翰林,与管同时,其言必信。由易简之言观之,则庭兰固高人也。赇谢之事,出于谮管者之口。唐史固出于流传,而子美亦未为笃论也。以次律之贤,抱诬简牍,而庭兰一老,亦悠悠千载。伯原诗史,一旦洗而出之,可谓大快。次律贬广汉,庭兰诣之,次律无愠色。唐人诗云:“惟有开元房太尉,始终留得董庭兰。”庭兰果通赇谢,依倚为非者,肯以朽耄从房公于蜀汉贬谪之日乎?书此以订唐史之误。[51]

“史家之取征者有三:国史也,家史也,野史也。于斯三者,考核真伪,凿凿如金石,然后可以据事迹、定褒贬”[52]

钱谦益佛缘深厚,题跋中不乏对佛法的感悟与皈依,如《题闻照法师所藏画册》云:

古之善画者,以山河城郭、宫室人民,为吾画笥,以风云雪月、烟雨晦明,为吾粉本。不知此世界中,山河大地、水陆空行,一切唯识中之相分也。画家之心,玲珑穿漏,布山水于行间,吐云物于笔底,一切皆唯识中之见分,从觉海澄圆,妙明明妙中,流现侧出者也。华严五地菩萨登地之后,乃能妙解世间画笔琴书,种种伎艺,至于尘里转轮,豪端见刹,而画家之能事毕矣。[53]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性相交参。在佛学思想的传承上,钱谦益与倡导“法界圆融”的华严一系更为接近。针对明末丛林浮泛空虚之风,钱谦益主张躬行实践,“今日谈禅者,皆宗赵大洲,只贵眼明,不贵践履之说。终日谈玄说妙,考其立身制行,辞受进退之际,无一毫相应者,乃反贬剥周程。岂知彼在塔中安坐,而我乃遥说相轮耶”[54]?钱谦益笺注与刊刻佛典正是自觉践履这一学术主张。

钱谦益浸淫欧阳修《集古录》二十余年[55],追慕董逌《广川画跋》,推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录书录解题》,试图恢复与发展叙录体提要目录的优良传统,其目录学思想直接影响了钱曾《读书敏求记》的完成。钱谦益古籍整理与校勘之功,在于提升所藏之书的学术价值,矫正有清一代学术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