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疏解《楞严经》,皆因老来触目皆非,遂钩沉史海,一以注经为能事。梁启超云:钱氏“晚年学佛,著《楞严蒙钞》,总算是佛典注释里头一部好书。”[116]
《蒙钞》稿本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蓝格。卷首有清郑文焯题诗并跋。郑文焯题诗二首:
题牧翁手书楞严经蒙钞目录后记(双行小字)即答韶师偈次均二首。
国难家灾万念空,西山化鹤再来踪。绛云劫后待天眼,一卷枯禅八十翁。
(双行小字:《楞严经》云:时心怀欢喜,谓得天眼。牧翁刊此钞毕工,年整八十)。文人慧业证天根,八偈能传不二门,怊怅蘧园空唱导,零钞残墨与招魂。
(小字)西江李眉生使君刻《蒙钞》全部,惜印行未广,写版凋残,不及取以校订,及后记三则,以牧翁自述其垂老得力处,蘧园旧本坿刻有无,行胜未载,末由覆视耳。
老芝题记时旅沪北
郑文焯跋云:(www.daowen.com)
曩于老友中江李眉生按察案头,见有牧翁《楞严蒙钞》一部,疏解具有精义,文字禅一别构也。前有牧翁自叙,二十年来不复省忆。眉老检付工墨版,印行甚尟。今是册为牧翁手录,已是绛云余烬,所谓三箧得脱沉灰。虽非觉海之金珠,抑亦昏途之束炬。盖其流离国难,皈依世尊,晚研之功,遁踪人外。英雄退步,迟暮无聊,良可悲已。
伯宛孝廉校官旅沪得此,谛审真牧翁手毕也。末一叶细字,则年已八十,记所刻经钞之原委而云:“毛晋、黄翼等并先一岁捐馆,皆其及门佽助。铅椠者于诸贤暮齿,亦足考见一二焉。”
光绪乙巳之年七月十日,大鹤山人郑文焯篝灯记。[117]
钤印有“钱印谦益”、“牧斋”、“绛云楼”“大如来真子门生”、“文焯私印”、“叔问”、“仁和吴昌绶”、“昌绶审定”、“皋亭旧隐”等;
是本现藏上海图书馆三卷,卷五之一、之二,卷八之四,卷九之一、之二,2册,钤印有“钱谦益印”及“乐喜堂杨氏图书”;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卷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藏卷四;杨氏枫江书屋藏卷十,钤印有“钱谦益印”、“红豆村庄”、“大如来真子门生”、“乐善堂杨氏图书”、“菱花馆”、“曹大铁图书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尚有首一卷及末一卷(五录)、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八之一至三未见。
清顺治十七年(1660),毛氏汲古阁初刻,首一卷尾刻“佛弟子虞山毛凤苞发愿流通”。卷一尾刻“戊戌夏佛弟子虞山何云校勘于武林报恩院”。卷一之一刻“佛弟子泰和萧伯荓开板”,之二刻“灵岩和尚弘储、汇藻、翠堂、僧鉴、物英、圣初、大圆、月函开板”,之三刻“张燮、程邑助缘”。卷三刻“严栻、陆廷保、陆廷福、王泰来、徐文蔚、陆文焕、陆辂、曾肇甲助缘”。
《蒙钞》后收入《嘉兴藏》第18册。清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降旨销毁《蒙钞》。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蒙钞》2函10册,从《嘉兴藏》中撤出,毁版660块。清光绪十五年(1889),苏城玛瑙经房重刊。1988年,《龙藏》以广东潮州开元寺藏本为底本补入第162册;《中华大藏经》收在第103册。日本贞享二年(1685),寓光隆据清顺治十七年本翻刻。日本《续大藏经》收在第21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