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政府治理注入确定性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政府治理注入确定性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现存风险和改革不确定性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为导向,来探索改革理念和改革路径,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改革过程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并引发不可预知的风险,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认知、治理、防范和化解风险。这些既是以体制机制改革注入确定性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政府治理注入确定性

1.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共同构成的非线性的复杂的巨系统,制度、组织、成员等社会“硬件”和观念、意识、价值等社会“软件”随时处于互动和变化中。改革过程无疑要不可避免地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路径的不确定性、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我们现有的确定性知识无法对社会演进过程做出精确的计算,因此,改革需要的不是确定性的“工程思维”,而是不确定性的“社会思维”。

以现存风险和改革不确定性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为导向,来探索改革理念和改革路径,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改革过程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应对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唯一途径是改善治理结构、强化治理能力,即通过制度创新为改革注入“确定性”,从而形成认知公共风险—创新治理方式—注入确定性—防范化解风险的治理过程。这个治理过程也并非单一线型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并引发不可预知的风险,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认知、治理、防范和化解风险。在每一轮循环中,国家和政府自身应对和防御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的风险理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表现为制度改进、知识进步、技术提升以及公共创新能力和公共风险意识的提高。这些既是以体制机制改革注入确定性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2.政府治理需要“确定性”的权责边界

形成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其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治共享。为政府治理注入“确定性”,不仅包括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明晰政府权责边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原来完全由政府承担的风险,部分转变为由企业和个人来承担,政府只承担“确定性”的有限责任。只有市场机制化解不了的风险才会转化为公共风险。换言之,向市场和社会分权的过程,也是向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分散风险的过程。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在风险治理中必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治理主体。政府对公共风险的认知、态度及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系统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而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作为利益相关者,也需要在风险治理中拥有更多的平等机会和权利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在风险预警、消减、转移和共同承担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公共风险管理效率,有效防止风险累积并转化为系统性风险。体制机制改革应为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建立正式化、制度化、固定化的参与渠道,从而实现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风险治理。

【注释】

[1]史蒂芬·霍金、列纳德·蒙洛迪诺.大设计[M].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

[2]刘华杰.玻恩和布里渊论经典力学的不确定性[J].世界科学,1993(06):57-58.

[3]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M].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8-73.

[4]史蒂芬·霍金.果壳中的宇宙[M].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139.

[5]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敬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33-183.

[6]V.帕累托.普通社会学纲要[M].田时纲,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1、55、18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74.(www.daowen.com)

[10]欧庭高、朱若.马克思实践创新内涵与社会创新精神——以不确定性为线索[J].理论与改革 ,2017(6) :18-24.

[1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3-19.

[1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1、3、27.

[13]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14]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M].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9-35、191、216-248.

[15]刘尚希.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5-13.

[16]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M].万丹、刘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17]米歇尔·渥克.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M].王丽云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21、23、36、47.

[18]阿瑟·布洛赫.墨菲定律[M].曾晓涛 ,译.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2.

[19]刘尚希.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4-19.

[20]刘尚希.公共产权制度变革核心[J].人民论坛,2013,10:5.

[2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1).

[22]贝克、邓正来、沈国麟.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社会学研究,2010(2):208-232.

[23]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