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震云成因探索:断裂带作用与海底地震云解谜

地震云成因探索:断裂带作用与海底地震云解谜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是地震云记载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日本学者率先对它进行了解释。其次,按照真锅大觉的理论,地震云应出现在地震震中的上空。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摩擦,造成热量增加,于是,地下热流通过断裂不断溢出地面,并上升到高空,形成条带状地震云。那些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更令人难以相信它们会引起地震云。

地震云成因探索:断裂带作用与海底地震云解谜

地震云是怎样产生的呢?

日本是地震云记载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日本学者率先对它进行了解释。

日本九州岛大学真锅大觉副教授认为,地震之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并促使地热升高,加热空气,使其成为上升的气流,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使1000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的地震云。

真锅大觉的理论中,有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我国气象地震研究人员从大气物理角度提出了质疑。

首先,同温层在对流层上面,距离海平面高度为一万多米。这个高度,一般上升的气流是达不到的。就是火山喷发、核弹爆炸,也只能使空气对流上升到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而且这种强烈对流,一般都是产生“塔状”、“柱状”、“蘑菇状”等垂直方向发展的对流体,不可能形成沿水平方向展开的横卧状的细长带状云,更无法解释这种长条状云为什么垂直震源方向分布。

其次,按照真锅大觉的理论,地震云应出现在地震震中的上空。根据我国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先生的理论,地震云距震中最远不超过3000米。然而据有关报道,有人在距离震中几千千米以外的地方,看到了地震云,甚至有人隔着半个地球的遥远距离,也看到了地震云。这又怎么解释呢?

第三,地球岩石热传导是极其缓慢的,它通过10米厚的岩石至少也要三年。那么,地球内部所积聚的能量,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加热大气的呢?(www.daowen.com)

针对真锅大觉的理论受到的挑战,我国学者吕大炯提出了下列解释理论:他认为地震云除了可能出现在震中区上空外,也可能出现在那些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这些应力本来就集中的断裂,受到远处震中区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来的应力时,应力就更加集中了。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摩擦,造成热量增加,于是,地下热流通过断裂不断溢出地面,并上升到高空,形成条带状地震云。

吕大炯还认为,地热传递给大气,不一定非通过从断裂带溢出的气流不可,还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如超高频或红外辐射),来加热断裂带上空的各种微粒,从而导致条带状地震云的产生。由于断裂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

辐射状地震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吕大炯认为是由于震中处于某些应力高度集中的断裂交汇处,而且,应力随距离而衰减,因此,便形成了焦点对应震中的辐射地震云。

我国学者吕大炯的理论,虽然更好地解释了地震云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理论仍是推测性质的,至今还没有获得有关的实测数据,而对于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它能否把应力传递过去,也实在令人怀疑。那些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更令人难以相信它们会引起地震云。

此外,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我国地震工作者在震中和非震区,都没有发现云彩有异常变化,更谈不上什么“地震云”。

地震云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都还是难以准确回答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