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和生存问题。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生活必需品,有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的功能;同时,住房又是财产的体现,能够满足人类的投资需要,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但对于具有投资功能的住房,其价格必须反映价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否则,住房投资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甚至给投资带来损失。据有关媒体报道,北京市西城区一个4.4平方米的平房以135万元的价格售出,每平方米的价格超过30万元,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主要是因为该平房对应的是片区名校,才爆出了天价学区房的现象。尽管这是天价学区房的特殊案例,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论居住功能,4.4平方米的平房仅够放一张床,是不适合居住的,也无法居住。人们之所以愿意花巨款购买,主要是看中平房所在的学区,人们购买的主要是进入名校的入场券。一般认为,孩子进入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就比较容易考入重点高中进而考入重点大学。2017年末,本科生占总人口的6%,高中升学率才为50%,2019年本科录取率为16.19%。同时,中国人又有重教的优良传统,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有没有能力,购买学区房、上名校成了不少家长的不二选择。
天价学区房表面上是房价问题,实质是学区问题,反映的是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可见,隐藏在天价学区房背后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提供的。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政府对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教育支出一直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教育发展的经费也得到有效的保障,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8%,超额完成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4%的目标。虽然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发展,教育经费得到了保障,但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是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或城市的部分学校,天价学区房就是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体现。
尽管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有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和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均等化的发展目标是不相适应的,任由其发展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长远的、无形的和严重的。一方面,这不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不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均衡发展。目前全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主要是由农村教育资源缺乏造成的,从而使得农村人才缺乏,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承。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避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马太效应”?发展广大农村和欠发展地区的教育,是避免贫困的代际传承,实现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而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在城市反而会使政府缩小贫富差距变得更加困难,不利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同时,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也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因为就近入学,尽管避免了权力对入学的干预,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平,但就近入学从拼权力转为拼财富,因为只有高收入者才能买得起高价的学区房,就近入学反而成了就富入学,这样,低收入人群就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只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政府必须从这方面着手,为社会创造公平的教育机会,配置好教育资源,推进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第一,增强中央财政承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责任。义务教育发展得好不好,经费保障是基础。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学生的基本权利,而政府是经费保障的责任主体,需承担相应的义务,以保障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虽然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费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目标已经实现,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县市政府承担,责任主体主要是县市政府,上级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很少承担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这也导致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差距及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既然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权利,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就应该大体均衡,这才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和统一市场的形成。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央财政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只有中央财政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央应该上收一部分事权,把义务教育的事权适当上收,由中央财政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现。(www.daowen.com)
第二,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制度。发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是基础。只有建立了好的适应义务教育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义务教育的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发展的轨道。应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机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但教师流动的体制机制是不健全或者是不完善的,农村教师往城市流动、普通学校教师向重点学校流动是畅通的,而城市学校的优质老师往农村流动、重点学校的教师往普通学校流动是不畅通或者是很少的。也就是说,教师流动基本是单项的,这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集中于少数学校,这也是天价学区房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必须建立教师资源流动的机制。一是建立教师的轮岗交流制度。岗位交流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教育均等化的实现。应建立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名校的教师到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去交流,把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带动起来,使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以避免优质教师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教育资源的差距过大,使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规定年轻教师到基层学校和农村学校锻炼的制度。基层学校和农村学校缺人才和优质的师资,这是基层教育和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源,而基层是锻炼人才的舞台和基地,也是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和基地。要鼓励年轻的教师到基层学校和农村学校锻炼,并把教师的基层锻炼和农村锻炼作为选拔优秀教师的依据,使年轻教师愿意到基层或农村教学。同时,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使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享受同城待遇,包括工资方面的,也包括医疗、住房等福利方面的待遇,为教师的流动创造条件,提供可能。
第三,推进名校规模化办学的发展模式建设。要改变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义务教育规模化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主要利用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发展,也为义务教育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地方政府应该把规模办学、联合办学作为发展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以名校为基础,把一般的学校并入名校,建立名校不同的分校或校区的办学模式,这类分校或校区既包括城镇的,也包括农村的,分校或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使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自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使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配置得以实现。
第四,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义务教育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素质又是可以培养、提高的,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和思路,不要把发展教育的重点仅仅用在教育的基本建设上,光增加教育投入是不够的,这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主要办法;当然,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是教育发展必需的,但这不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关键是要用好教育的经费,把资金用在发展的“刀刃”上,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发展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和突破口来抓,加大对基层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一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从事教育工作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对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必须给予清退。同时,对新进的教师必须要有全日制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城镇学校应提高到大学本科以上,把优秀的人才吸收到教育战线,这是由教师这一特殊岗位决定的。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的职业决定了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否则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误人子弟。当然,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除了自学之外,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给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继续教育或继续学习的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使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缩小名校和普通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