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增加财政投资必须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而财政资金来源于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财政收入的增长的难度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控制难的问题,财政收支矛盾将是长期的,要解决财政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必须着眼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一般支出,增加重点支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以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
财政预算调整“省出”一块。财政预算的集中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来实现,而财政预算是财政的计划,事先都是有安排的,要调整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也不是没有余地。财政支出要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对财政的民生支出,这是财政支出的重点和大头,要优先保障,保障的前提是民生支出要和财力的增长相匹配,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只能是“迈小步,不停步”,不能盲目地增长,以避免陷入“福利陷阱”——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给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留有余地。对政府的行政支出要严格控制,这方面是有潜力的,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结合机构改革,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规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压缩政府的行政开支。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从财政预算中省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财政投资,这是能够做到的,也是财政职责的需要,是财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挤出”一块。财政资金分散表现在财政专项多、规模小,甚至存在重复设置专项现象,导致财政专项资金被多头申报、重复申报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避免财政专项小而散且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必须对财政专项进行整合,但财政专项的整合涉及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调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效的方式是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通过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好的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使用效果不好或起不到应有作用的财政专项资金给予取消,这样,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就能起到推动财政专项资金整合的作用,把一部分分散的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支持经济发展,为财政投资提供财力支持。
财政结余资金清理“集中”一块。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采用“基数+增长”的方式编制,其中一些法定支出、重点支持等采取挂钩的形式,有的和GDP的增长挂钩,有的和财政收入增长挂钩,有的和财政支出的增长挂钩等,这种预算编制方式的执行的结果是要么预算结余,要么预算不足,导致预算和决算不一致;有一些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不了,资金用不出去,存在资金结余,出现财政资金的闲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当然也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对部门和单位的结余资金,尤其是一年以上的结余资金,不需使用和使用不了的,财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清理,收回国库,统筹安排,集中一部分用于财政投资,变“死钱”为“活钱”,这不仅解决了财政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www.daowen.com)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增加”一块。对政府债务,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要认清其的“两面性”,才能用好债券资金。债务首先是筹集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支出的政策工具,可以把未来的钱提前使用,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但同时,债务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好,超过财力大规模负债,会给财政带来风险,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因此使用债务必须对政府债务要有清醒的认识。新的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做了明确的要求,明确地方政府可以负债,对地方债务实行“开前门,堵后门”的管理,这给地方政府利用债务手段筹集建设资金吃了“定心丸”,但同时也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使用方向。地方政府要在债务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好债务工具筹集资金,尤其是对一些地方急需发展而有资金偿还保障的项目,要用好专项债券筹集资金的政策工具,积极发行土地收储、城市地铁等方面的专项债券,筹集资金用于财政投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有源自有活水来。财政资金是财政职能作用发挥的基础,只有资金来源确保了,财政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尤其是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对财政管理的加强,集中财力,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财政投资或增加财政投资,才能增强财政的调控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支出,财政政策才有运作的空间和余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