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微电影的发展与YouTube模式传入国内相关

微电影的发展与YouTube模式传入国内相关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YouTube模式传入国内后,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先后成立,为我国微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因此,在早期微电影创作中,用5DⅡ一类的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成为常见现象。自此,微电影迎来了全民创作的高潮。该视频营销主打“微电影”概念,这是第一次定义微电影的概念,因此很多研究者将《一触即发》定位为“国内首部商业微电影”。《一触即发》标志着微电影行业开始出现高额投资、明星参与、专业团队化的生产

微电影的发展与YouTube模式传入国内相关

2005年,YouTube网站(图1-5)在美国成立,该网站主要为用户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提供服务。2006年,YouTube已有4 000万条短片,每天吸引600万人浏览;在成立后的短短15个月,已超越MSN VIDEO与GOOGLE VIDEO等竞争对手,成为本世纪最多人浏览的网站。[5]2017年2月,YouTube宣布,用户每天在其平台上观看视频的时长已经达到了10亿小时。[6]YouTube风靡全球的原因正在于众多用户每天源源不断供给的自制内容及其所具有的惊人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得益于简短有趣的视频与具有碎片化特点的流媒体视频的有效结合。YouTube模式传入国内后,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先后成立,为我国微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图1-5 YouTube网站

本书将微电影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微电影自制生产的启蒙期、微电影概念产生后的发展期和微电影产业的成熟期三个阶段来进行研究。

2005年12月28日,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图1-6)的视频短片被其创作者胡戈投放到国内各大视频分享网站,其累计点击量两天时间超过几十万。该视频短片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栏目《中国法治报道》,以及上海马戏城表演等视频资料,重新配以无厘头对白,穿插的搞笑另类广告调侃了原电影的一些漏洞及社会现象,具有滑稽和搞笑的风格,迅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同与转载。

图1-6 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相关新闻报道图片

这部20分钟的混剪短片仅用了10天时间创作,花费寥寥却靠十足的创意风靡网络,引起巨大轰动,不仅传播热度远超当时正在热映的古装奇幻大片《无极》,更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视频短片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尽管《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具备了微电影的大多数特征,如时长短、制作周期短、投资低、互联网平台播出,但是其看似完整的剧情仅仅是通过后期剪辑与配音才产生了素材编辑效果,缺乏完整的电影拍摄与制作过程。因此,《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虽具有微电影的雏形,但更符合短视频的范畴,不能被视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微电影。

然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带动的短视频创作热潮却不容忽视。除了混剪视频外,2005年起在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上还涌现出许多网友模仿经典影片的自拍短片,以及一部分内容原创而完全不具备电影要素的短视频。由于这些短视频的创作者人员多元化、拍摄器材非专业及作品水准普遍不达标,因此,人们将此类民间自制短片统称为“草根微电影”。

2004年,由李欣执导,尊龙、陶虹、李玟、夏雨联合主演的电影《自娱自乐》(图1-7)描绘的正是在一个不受工业文明污染的西南小镇中,一群可爱的农民千方百计拍电影的故事。该电影的创意来源于真实的新闻报道,而新闻报道中村民们拍摄的正是一部草根微电影,只是囿于传统印象中对电影的固有认知未能意识到而已,由此,当时全民拍电影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图1-7 电影《自娱自乐》海报

2008年9月,日本佳能公司发布了型号为EOS 5D MarkⅡ(以下简称5DⅡ)的数码单反相机(图1-8),全球首创了在全画幅数码相机中加入拍摄电影所需的视频功能,并可以外接麦克风录制同期的音频,可人工设置所有拍摄参数,画质也达到了电影所需的基本要求,大大便利了微电影的创作,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在早期微电影创作中,用5DⅡ一类的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成为常见现象。

图1-8 佳能EOS 5D Mark Ⅱ数码单反相机

2009年8月,新浪微博在国内开始内测,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微小说、微视频所有这些微缩形态的事物与时代的快节奏不谋而合,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微电影形态在经历了5年多时间的探索后,终于在2010年作为定义清晰的概念被国人接纳,因此在众多文献中,2010年被视为中国微电影元年。这主要归功于2010年的两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和《老男孩》。

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了“11度青春”系列电影(图1-9)。此系列微电影汇集了11位年轻新锐导演的10部微电影作品,影片涉及浪漫、奇幻、悬疑、穿越、爱情、友情、人生、欢喜、愤怒、悲壮等题材,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呈现了“青春、奋斗”主题,自2010年8月在视频网站播出后,在影视和网络界刮起了一股青春短剧的新旋风,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好评。这10部微电影分别是《拳击手的秘密》(张亚光导演)、《哎》(尹丽川导演)、《夕花朝拾》(庄宇新导演)、《东奔西游》(李冯导演)、《泡芙小姐的金鱼缸》系列(该系列现有5部,皮三导演)、《江湖再见》(沈严、唐浚导演)、《李雷与韩梅梅》(方刚亮导演)、《阿泽的夏天》(张跃东导演)、L.I(张亚东导演)、《老男孩》(肖央导演)。这些新锐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知名音乐制作人、歌手,也有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电影学院的学生。自此,微电影迎来了全民创作的高潮。(www.daowen.com)

图1-9 “11度青春”主创海报

而这10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肖央担任导演、编剧,并和王太利共同主演的微电影《老男孩》(图1-10)。影片讲述了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重新登台找回梦想的故事。作为“11度青春”系列的收官之作,《老男孩》悄然上线后一夜之间迅速席卷网络,创下了震惊互联网的8 000万次播放量。[7]《老男孩》的成功使观众对微电影这一事物的认可度迅速提高,微电影也第一次真正发挥了传播的巨大能量。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同名主题曲《老男孩》红遍网络,由线上蔓延到线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听到这首歌。因此,《老男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国首部微电影”。

自由表达类微电影以《老男孩》为标志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创作思路,而广告类微电影的开山之作则是微电影《一触即发》(图1-11)。《一触即发》由香港演员吴彦祖主演,是一部为凯迪拉克汽车量身定制的广告视频,2010年12月起开始播映,片长90秒。该视频营销主打“微电影”概念,这是第一次定义微电影的概念,因此很多研究者将《一触即发》定位为“国内首部商业微电影”。《一触即发》标志着微电影行业开始出现高额投资、明星参与、专业团队化的生产模式以及盈利模式。

图1-10 “11度青春”系列短片之《老男孩》

图1-11 微电影《一触即发》海报

图1-12 首届国际时尚微电影节

事实上,微电影概念并非由一部电影或一个人开创,而是在众多属性模糊的微电影的自发创作中逐渐明确起来的。而《老男孩》和《一触即发》代表着微电影两个不同创作方向的成熟,对微电影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在此之后,微电影相关的产业链、盈利模式才开始逐渐明晰。

图1-13 第六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光年盛典

2010年之后,微电影作品数量增长、作品类型更多样、作品题材更广泛、资金投入更大、营销效果更好、制作水平大幅提高、新的平台和模式层出不穷,2013年时,微电影产量更是呈爆发式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截至2013年9月,全国举办的微电影赛事高达130多项,而2012年时,全国微电影赛事只有50项。各类型的微电影节和微电影征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图1-12、图1-13)。各类微电影活动所涉及的主题包括消防、旅游、家具法制等,参加活动的主体来自各个行业和全年龄层,活动经费和大赛奖金大都来自政府和广告商的赞助。

同时,从2011年开始,国内有关微电影的研究成果迅速增长,一股微电影的学术热也与产业热同步袭来,仅2013年1~9月份就已经发表有关论文560篇。[8]与此同时,微电影也影响了国内电影产业的创新和新媒体的繁荣发展。

微电影产业在2013年开始成熟,形成了从制作、发行到网络平台播放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2015年中国微电影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作品年产量达2万部。微电影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未来3年总产值有望超过1 000亿元。[9]微电影的发展与成熟被普遍视为我国电影产业通往未来工业电影的必经之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