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微电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

微电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用户调查则表明,大部分微电影受众表示“对30分钟以上的微电影很难产生持续的兴趣”。对于微电影发展态势的具体认知,笔者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进一步阐述。微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为1~7天或数周,灵活性强。为了节约成本,微电影的制作原则是将有限的制作成本花在刀刃上。为达到更为精良的品质,商业广告类微电影的投资更是水涨船高。

微电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

电影产业蓬勃发展至今,虽生产影片数量庞大,但质量良莠不齐,微电影产业经历着内部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以下是微电影较为突出的5个特点。

微电影需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吸引受众注意力,故事的戏剧性和创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纪录类型的微电影中如何讲述主题都必须精心设计。微电影作为电影艺术形式的浓缩,除了故事短小精悍之外,更离不开电影化的表现手法与拍摄过程。微电影创作中的人员设置可能较为精简,甚至会有导演兼任编剧摄影等多重职务的情况出现。但从剧本准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多个环节都渗透了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缺一不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恶搞类短视频”及网友未经剪辑的自拍视频都更适合被称为“短视频”。

一部院线电影的常规时长为90~120分钟,但这并非每部电影都必须遵守的铁则,对微电影的时长规定也是如此。目前,业界对微电影的具体时长界定仍然未能达成广泛共识,主要有“30~300秒”“10~30分钟”“15~20分钟”“30分钟以下”“45分钟以下”“60分钟以下”等多种观点。《中国微电影2014—2015》一书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流视频网站投放的微电影时长绝大多数介于10~45分钟之间。而用户调查则表明,大部分微电影受众表示“对30分钟以上的微电影很难产生持续的兴趣”。此外,主流视频网站对微电影时长的不同认知也使微电影的发展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类向着短小精悍、系列成集的品牌化道路发展;另一类则拓展剧情,时长越来越趋近于传统院线电影的时长标准。对于微电影发展态势的具体认知,笔者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进一步阐述。

微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为1~7天或数周,灵活性强。微电影较短的时长使其不适合展现复杂的故事或宏大的场面,因此,微电影往往故事简单,角色数量较少。为了节约成本,微电影的制作原则是将有限的制作成本花在刀刃上。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筹备,部分小成本微电影的前期拍摄可能仅需要3~4天。但是,短制作周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微电影成熟后数量上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微电影作品间的优劣差距。(www.daowen.com)

微电影在诞生的最初几年里主要以普通用户自发创作为主,当时只要几千到数万元即可完成一部时长在15分钟以内的微电影。但随着2010年首部广告类微电影《一触即发》的出炉,高规格、高品质的广告类微电影制作队伍异军突起。广告商、专业电影人纷纷投入广告类微电影这一市场新贵的创作中,这就为微电影带来了充足的资金、资源与专业技术支持。同时,由于物价的上涨,目前一部微电影的制作费用已经大幅提高,一部10~30分钟的学生微电影大约需要花费2~10万元不等。为达到更为精良的品质,商业广告类微电影的投资更是水涨船高。据悉,2010年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进军内地担任监制的《四夜奇谭》系列微电影,是由三星新浪联合投资出品,周迅、张静初、黄立行、余文乐等多位明星参与演出。4部短片被分为8部,先后投放网络播放平台,短时间内点击率就突破了2.1亿次,其版权更是换得了1亿元的广告费用。[3]由此可见,微电影的中小成本属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所变化,一部分高成本、大制作、明星主演的微电影逐渐出现了。

从微电影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微电影与互联网的紧密关系。微电影是一种诞生在新媒体上的艺术形态,最初以免费的形式供受众浏览。通过新媒体播出平台的方式,微电影完成了多点对多点的传播,使每个人都拥有了进行大众传播的机会,增强了受众参与的主动性。无论是微电影资源的获取,还是微电影的制作,都变得触手可及。

微电影的播出平台主要以土豆、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主流视频网站为主,其次是以微电影为代表的短视频分享网站。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也日益成为微电影推广的主要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