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价值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优化

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价值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价值能力评估包括节点的要素评估、信息流转能力评估、运营能力评估以及其他评估。人员的素质是节点价值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平均年限进行评比。信息资源状况信息资源是决定节点价值能力的又一要素。因此,必须及时更换新设备,满足节点的要求。

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价值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优化

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价值能力评估包括节点的要素评估、信息流转能力评估、运营能力评估以及其他评估(4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二级指标)。具体情况见表4-1。

表4-1 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价值能力评估指标

续表

1.节点的要素状况

(1)人员状况

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可能是由单个或多个人员组成的。人员是构成节点的核心要素,因此,人员状况对于节点的价值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人员状况的评估,主要从人员数量、素质、经验以及培训状况方面进行。

①人员数量状况。节点所拥有人员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节点的竞争力。节点的规模大,所拥有的人员数量多,那么其信息处理能力也相应较强,可以完成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其信息处理的单位成本也可能降低。但是节点的人员数量过多,也可能带来组织结构复杂、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等问题。因此节点的人员数量应当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便于节点进行管理和控制。节点人员数量状况评估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同等生产能力或水平的同类型节点人员数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或者选择一些同类型的优秀节点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

②人员素质状况。人员的素质是节点价值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节点人员的素质高,就可以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信息流转活动,从而创造较大的价值。人员的素质主要从其学历/职称和文化素养两个方面来考察。人员的学历/职称水平包括学历/职称水平的高低以及学科专业类型的多样性两个方面。人员的学历/职称水平虽然不能完全反映节点的能力的全部情况,但是也能说明一些主要问题,而且学历/职称状况易于统计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人员学历/职称水平的评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具有高级、中级学历/职称的人员数量在节点总人员数量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相应的节点人员的素质也越高;另一方面,节点中信息人的学科专业类型分布。一般来说,与节点所从事工作直接相关专业的人员数量应当占最大比例,除此之外,还应当根据节点的需要,配备其他专业的人员。

③人员经验状况。在有些情况下,人员的其他能力虽然较差,但是由于其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具有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也可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人员的经验状况评估主要包括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长度以及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效果两个方面。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越长,其经验就越丰富,有机会充分了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学习问题的处理方法。而且,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人员往往能掌握较多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源。因此,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长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平均年限进行评比。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效果是指完成工作的好坏。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有的人员虽然长时间从事某项工作,但是却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而有的人员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样的人员的价值能力更大。从事相关工作的效果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反映:一是处理常规问题的效果,即节点是否能在平均时间以内完成一些常规化的问题;二是处理非常规问题的效果,包括处理非常规问题的时间、质量等方面。

④人员培训状况。节点所进行的人员培训活动是提升节点素质价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可以使节点人员了解更多的专业信息和知识,其观念水平也会逐渐提高。例如,建立知识共享系统,使节点内部人员提高知识水平;组织岗前培训,让人员了解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如果节点只是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为根本目标,就可能会忽视对人员的培训。在对人员培训活动进行评估时,一方面要考虑培训活动的数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培训活动的实际效果。又如,活动与节点人员实际情况的相符状况,培训人员是否了解活动的内容等。不考虑培训活动效果而只考虑培训活动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培训效果可以通过对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查访问获得。

(2)信息资源状况

信息资源是决定节点价值能力的又一要素。没有信息资源,节点就失去了开发新信息所必需的原材料。而占有一些具有价值的稀缺信息资源,往往可以提高节点的竞争力,创造较大的价值。节点的信息资源状况主要包括节点所拥有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等几个方面。节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数量越大,节点开展各项信息活动的能力就越强。节点所拥有信息资源的质量是指信息的准确和新颖程度,质量高的信息会为节点创造更高的价值。节点所拥有信息的类型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信息资源类型丰富,可以帮助节点中的人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从而生产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一味追求信息资源数量大、类型多是没有意义的。一方面,信息资源数量过大,会造成信息资源检索困难,不便于利用;另一方面,有的节点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比较专一,信息资源的类型较少。总之,节点信息资源状况的评价需要结合节点自身实际需要来进行。

(3)信息设备状况

信息设备是节点开展各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复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以及其他设备等。节点的信息设备状况主要包括信息设备的数量和更新频率等方面。信息设备的数量不仅指信息设备的总量,更重要的是人均拥有量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便于节点内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节点所拥有的信息设备应当定期检测和更新,信息设备过于陈旧,会降低节点内部人员工作的效率,甚至导致一些信息流转工作无法进行。因此,必须及时更换新设备,满足节点的要求。但是,信息设备的更换也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就会造成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以及与其他节点之间难以兼容等问题。

2.节点的信息流转能力

信息流转是节点最为基本和核心的任务,只有有效地进行信息流转,节点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创造一定的价值。节点的信息流转评估主要包括信息流转功能、信息流转速度、信息流转质量以及信息流转成本评估。

(1)信息流转功能评估

信息流转功能评估主要包括对信息流转功能的多样性、信息流转类型的多样性、信息流转量的大小等方面进行评价。信息流转功能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信息转化方面,若某节点只能进行信息流动,而不能进行信息转化,则该节点的功能简单且较弱;若某节点不仅能进行信息流动,而且能进行信息转化,则该节点功能较强;若某节点能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转化,甚至可以进行信息内容的创新,则该节点的功能很强。信息流转类型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节点能够流转的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方面,若某节点只流转一个学科专业或社会活动领域的信息,或者只流转单一载体形式的信息,则该节点的功能较弱;若某节点能够流转多个学科专业或社会活动领域的信息,或者能够流转多种载体形式的信息,则该节点的功能较强。信息流转量的大小表现为节点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转的信息量的大小,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流转量越大,节点的信息流转功能越强。

(2)信息流转速度评估

信息流转速度快慢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生态链上各个节点处理信息的速度以及传递信息的速度两个方面。对于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时效性,也就是说,网络信息生态链上的信息能否发挥其价值,就需要及时传递和利用。如果信息传递和利用不及时,信息的有用性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垃圾信息而一文不值。垃圾信息会阻塞网络信息生态链内的信息流转通道,降低信息流转和利用的速度、阻碍节点各项功能的实现。节点信息流转速度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从而使节点在运转中保持自身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保证节点能及时将有用信息传递到下游节点并满足下游节点的需要。因此,信息流转速度的快慢是衡量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转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节点的信息流转速度的衡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3)信息流转质量评估

信息流转质量也对信息的使用价值和效用有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流转的质量。节点信息流转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信息内容的保真程度。信息内容的保真程度是指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过程中信息的语法、语义、语用的失真程度。节点内部信息的流转以及节点之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极易发生信息失真,这样会降低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甚至影响节点对信息的利用和产出。信息失真会增加节点利用信息的难度,节点也难以生产出有效的信息提供给下游节点。

第二,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信息转化的准确程度。信息转化的准确程度是指节点对信息内容、形式转化的准确率。信息转化的准确率反映了节点对流经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对信息内容进行处理以及对信息形式进行转换是否能够满足下游节点的需求。节点在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下游节点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导致下游节点无法有效利用信息。

第三,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失量的大小。信息流失量的大小是指节点在信息流转过程中有用信息的流失量的大小。网络信息生态链信息流转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有害信息、冗余信息和无用信息等,这些信息会造成网络信息生态链信息通道的拥堵,甚至导致信息生态系统的崩溃,降低信息流转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减少这类信息污染。但有时在删除这些无用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将有用的信息也剔除了,这就会造成网络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失,影响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效用的发挥。因此信息流失量的大小也是衡量信息流转质量的指标之一。

(4)信息流转成本评估

节点的信息流转成本包括信息技术设备投入成本、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信息采集与搜寻成本、信息本身损耗所带来的成本、谈判成本、运行的管理成本等。对于节点信息流转成本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节点在取得同样信息流转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所耗费成本的多少。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合理地控制节点的成本,才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信息流转成本的大小说明节点运用信息技术降低信息采集、加工和传递成本的能力的强弱,节点之间合作广度和深度的适宜程度,节点之间的协同程度,信息生态链运行的有序程度;第二,节点的信息流转成本结构。成本结构亦称成本构成,是指节点在信息流转过程中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或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当某种成本在节点信息流转成本中所占比重越高,该类生产成本便成为节点的主要风险。节点信息流转成本结构可以反映信息的特点,从各个费用所占比例看,有的大量耗费人工,有的大量占用设备引起折旧费用上升等。成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技术发展、生产类型和生产规模的影响。

3.节点的运营能力

(1)盈利能力

节点的运营能力受限表现在节点的盈利能力,也就是指网络信息生态链获取经济利润的能力。对于一般的节点而言,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利润保障节点的正常运行。没有经济利润,节点也就失去了运行的动力。节点的盈利能力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个方面。

①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节点营业所获取的利润占总收入的比重。节点的营业利润率可以反映节点获取利润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节点的竞争能力。其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进一步分析节点的获利水平。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②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节点利润总额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节点成本控制的能力,成本利润率越高,表明节点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多的利润,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是由营业成本、营业税金以及各种费用等共同构成的。

③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节点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值,这一指标真实反映了节点盈余的质量,同时也反映了节点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一般说来,当节点存在当期净利润,那么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才较为合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越大,表明节点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流的贡献越大。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④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节点获得的息税前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节点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节点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节点盈利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等于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之和。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节点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节点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节点利用自身所有的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相对于外界其信用度也越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平均净资产为年初所有者权益数与年末所有者权益数之和的一半。

⑥资本收益率。(www.daowen.com)

资本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节点净利润与平均资本之间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了节点实际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2]

(2)资产周转能力

节点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因此资产的周转能力就包括了流动资产周转能力、固定资产周转能力以及总资产周转能力三类。

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节点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内节点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是反映节点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节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节点的销货成本数额增多,产品销售的数量增长,节点的销售能力加强。反之,则销售能力不强。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节点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流动资产的平均占用额与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所完成的周转额之间的比率。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

②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节点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节点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节点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节点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节点的营运能力不强。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值因折旧而逐年减少必需更新重置后而突然增加的影响,在不同节点间进行分析比较时,还要考虑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净值的影响等。

③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节点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可用来分析节点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节点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节点的获利能力。这样,节点就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资产。

(3)融资能力

融资是指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是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储蓄存单等。资金融通简称为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机构或个人筹资;间接融资则是指通过银行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采取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筹资。资金融通是通过金融产品来进行的。所谓金融产品,是指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各种载体,包括货币、黄金、外汇、有价证券等。就是说,这些金融产品就是金融市场的买卖对象,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原则形成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终完成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

(4)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它反映节点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节点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200%左右较好。在运用该指标分析节点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结合存货的规模大小、周转速度、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一节点虽然流动比率很高,但其存货规模大,周转速度慢,有可能造成存货变现能力弱,变现价值低,那么,该节点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就要比指标反映得弱。

②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进一步反映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节点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在运用该指标分析节点短期偿债能力时,应结合应收账款的规模、周转速度和其他应收款的规模,以及它们的变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节点速动比率虽然很高,但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且它与其他应收款的规模大,变现能力差,那么该节点较为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要比该指标反映得差。

由于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等指标的变现能力差或无法变现,所以,如果这些指标规模过大,那么在运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析节点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扣除这些项目的影响。

③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节点可用现金及变现方式清偿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方法如下:

该指标能真实地反映节点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值越大,反映节点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④资本周转率。

资本周转率表示可变现的流动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反映节点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节点近期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的安全性越好。由于长期负债的偿还期限长,所以,在运用该指标分析节点的长期偿债能力时,还应充分考虑节点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经营获利能力和盈利规模的大小。如果节点的资本周转率很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即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量少,经营获利能力弱,且盈利规模小,那么,节点实际的长期偿债能力将变弱。

⑤清算价值比率。

清算价值比率,表示节点有形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反映节点清偿全部债务的能力。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节点的综合偿债能力越强。由于有形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很难确定,所以运用该指标分析节点的综合偿债能力时,还需充分考虑有形资产的质量及市场需求情况。如果节点有形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变现价值低,那么节点的综合偿债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⑥利息支付倍数。

利息支付倍数表示税前收益对利息费用的倍数,反映节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节点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越强,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就小。由于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收支、汇兑损益、手续费等项目,且还存在资本化利息,所以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利息偿付能力时,最好将财务费用调整为真实的利息净支出,这样反映节点的偿付利息能力最准确[3]

4.其他评估指标

除了上述评估指标之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以下主要对节点的文化氛围、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道德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1)节点的文化氛围

所谓氛围,一般是指特定环境中的气氛和情调,能够形成氛围,必定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特定环境中所体现的精神。节点的文化氛围是指笼罩在节点整体环境中,体现节点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节点文化氛围是无形的,以其潜在运动形态使节点全体成员受到感染,体验到节点的整体精神追求,产生思想升华和自觉意愿。因此,节点的文化氛围对于节点内部人员的精神境界、气质风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节点的知名度

节点的知名度是指节点被用户所知晓的程度。对某个特定的节点来说,节点的知名度反映了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用户知晓它。节点知名度反映的是节点的影响范围或影响广度。用户对节点所生产信息产品的总体认知和了解,有时是始于对节点的知晓,之后,才慢慢了解到产品特征、广告语、产地、形象代言人、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在电子商务企业中,淘宝网在用户中的知名度较高,用户先建立对于淘宝网这个电子商务企业的了解,然后开始在淘宝上购物,享受其带来的服务。节点的知名度是创造形象价值的基础,如果用户根本没有听说过某一个节点,也就不可能对其做出进一步的评判。

(3)节点的美誉度

节点的美誉度是指一个节点得到用户喜欢、接纳、信任的程度。美誉度的建立必须以卓越的信息产品质量为基础,从用户角度看,也就是要以良好的感知质量为基础。如果消费者对节点的感知质量很差,是一定不会对品牌产生好感的。但是,节点的美誉度有着更宽广的内涵,它的形成,除了质量因素以外,还受用户的需要、价值观及自我形象等因素的影响。在美誉度的形成过程中,用户的期望、价值观等会投射到节点上。在某些情况下,尽管节点信息产品的性能很好,用户对这些性能也非常重视,但如果用户认为使用该节点的信息产品与自身的需求不一致,就不会对节点有较高的美誉度。因此,节点要提高其美誉度,不仅要生产出优质的信息产品,更要把握住用户的价值观和心理特征,使节点所生产的信息产品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4)节点的道德形象

对于节点而言,除了要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才能在用户心中形成较好的形象。节点的道德形象主要表现为其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信誉。有的节点的社会责任感较差,只关注于如何提高自身的利益,特别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牟利。例如对于有些稀缺的信息资源坐地起价、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等。有的节点专业水平比较高,但是其信誉度较低。这样的节点如果加入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会影响这个链的风气,降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