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集体教学活动及其设计原则简析

集体教学活动及其设计原则简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选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可根据地区特点或季节性条件选择不同的内容。集体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反映儿童教育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针对儿童身心发展而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要充分了解儿童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在充分掌握儿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及其设计原则简析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研究者将“学前教育”的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智力教育,被定义为“有系统、有目的地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为儿童的智力教育提供依据,以知识转移为中心的过程”。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习是接受教师预先构建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随着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加工和转化的过程。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影响下,同一事物和同一现象对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的同时,必须认识和尊重儿童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过去被认为是能力和人格的差异,已经演变成了发展速度和认知结构的差异。这使人们认识到,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必须与每个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水平、进度和特点相适应。

新的教学理念和个体差异使我们认识到集体教学对儿童学习主动性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速度学习相同内容,不能真正满足每个儿童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存在价值。特别是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用其他形式的教学完全取代集体教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认识到集体教学的局限性的同时发挥它的优势,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1.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1)教学效率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按班级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组织性,集体教学在所有儿童的教育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多项发展,并为下一期的集体教学做准备,教学效率较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集体教育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可以解决儿童教育教学资源短缺问题,显著提高儿童教育的范围和程度。

(2)培养儿童社会性

幼儿园集体生活秩序的建立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学会集中注意力,关注他人;学会分享和认同,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学会遵守纪律,树立核心价值观等。通过精心挑选和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不仅使儿童在个人情感、态度和能力上得到必要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

2.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

(1)集体教学活动目标要重点突出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虽然在素材和内容安排中都有着很大的价值,但教学活动却不能完全如愿。在不同年龄、不同材料的班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儿童的需要,在认真选择教学内容的同时,确定活动主题,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目标,使集体教学活动全面、有针对性。

(2)集体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

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需要逐步引导活动,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容易让儿童有效地操作和理解,从而达到进步的效果。

(3)集体教学活动目标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教学的有效发展有赖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合适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得太低,不仅不能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能力发展,而且对儿童没有吸引力;如果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得过高,又会让儿童对学习成绩缺乏自豪感,抑制儿童的发展。因此,建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3.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1)儿童感兴趣

儿童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因此,在选择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时应该是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因为只有学习的内容是儿童喜欢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才能玩得高兴、学得深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来源于生活的事物

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教材为参考,以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儿童生活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是教学活动的“提纲”,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从“总纲”中认真选择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是选择教学活动内容的有效手段。在选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可根据地区特点或季节性条件选择不同的内容。

(3)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促进儿童认知的全面发展是选择教育内容的内在基础。儿童的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不同年龄的儿童必须选择不同的活动。例如,小班儿童处于直观的行动和思维阶段,所以设计活动应尽可能简单;中班的儿童思维已经较为敏捷,生活经验更丰富,因此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添加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理解的内容;大班儿童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开始注意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所以内容中可以添加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

(二)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原则及一般程序

1.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分组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第一,儿童教育目标的要求。集体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反映儿童教育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第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针对儿童身心发展而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要充分了解儿童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在充分掌握儿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1)以儿童为主体

儿童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设计和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儿童参与的客观性,激发儿童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促进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2)注重儿童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是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由活动形式、活动方法等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环节和阶段目标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儿童参与的完整性是出发点,活动设计的系统性是前提。

(3)以儿童发展为主导,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分组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适合儿童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设计,不能过高或过低,才能使儿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第二,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照顾到所有的儿童,而且要促进儿童关键经验的全面获得。

3.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程序

(1)学情分析

作为影响教学设计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是随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通过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情境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学生的起点状态分析和潜在状态分析。

学生的起点状态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和素质维度,分别指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对学生潜能状态的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可能会产生的情况和发展,主要阐述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情感和发展需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生成资源等。

(2)确定目标

目标设定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目标设定会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标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应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在制订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一内容设定不同目标

在教材创造性使用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面对同一个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活动。

②同一目标选择不同内容

主题活动的总目标在各项活动的目标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根据主题活动的整体目标来选择有效的活动内容,从不同的维度分解整体目标,并通过各种子活动来达到整体目标。

③把握挑战目标的“度”(www.daowen.com)

教学活动的目标应设定为适应儿童的实际水平但同时也具有挑战性的高度,这样才能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经验,有效地将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融入情感和能力发展目标中;同时根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确定班级目标,注重活动的价值定位和关键体验的挖掘。

④目标的设定应考虑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

目标设定是活动的开始,那么评价目标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活动,如在教学活动现场上观察儿童对目标的反应等。在设定好目标后,教师还需要对设定的目标进行思考和完善,使其更加合理和完整。

(3)选择内容

集体教学活动选择内容的评价合理与否,主要是看其是否适合幼儿园的儿童和教师。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①回归实际生活

纲要》指出,教学活动应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使活动内容在贴近儿童的生活的同时拓展儿童的体验和视野。只有把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定位于儿童,立足于儿童的现实生活,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儿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产生切实的效果。

②教学活动应符合儿童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提出教育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强调课程要根据学习者的兴趣来安排。以兴趣为基础选择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是让儿童热爱学习的最佳途径。

③追求真善美

儿童的生活单纯、想象丰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如何使教学内容既接近儿童的真实生活,还充满童趣,让儿童得到美好的享受。

(4)选择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采用儿童最喜欢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综合运用观察法、游戏法、比较法、对话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

(5)布置环境

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理和心理特征与环境特征是一致的,个体发展的过程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最大发展,需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和活动环境,这是帮助儿童直接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环境的布局要充分满足教学对活动情境和材料的要求,同时尽量使色彩明快活泼,以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6)过程设计

如果说高质量儿童集体活动的活动目标定位是方向,那么过程设计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高质量的活动过程设计可以帮助教师轻松自然地实现目标,促进儿童在活动中的发展。

教学活动过程指的是教学活动目标贯穿教学内容、方法和要素后的具体应用过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突出各类教学活动的不同特点,为具体实施活动留有必要的空间,为后续教学提供条件。

(7)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反思是对活动整体效果的优化过程,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必要步骤。通过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全面、深入地回顾和反思,可以使教学活动设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更加成熟、灵活。

(三)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需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1.教学活动目标制定需要避免的问题

(1)教学活动目标不够具体

教学活动的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然而在一些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儿童教育目标相混淆,使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重点,使得教学目标的可执行性和指导作用弱化。

(2)教学活动目标不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

教学活动目标不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教学活动的目标低于儿童目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活动的进展看似顺利,但事实上却推迟了儿童的成长,损害了儿童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种是教学活动目标高于当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儿童的活动能力符合认知规律的特点。当教学活动目标定得过高时,会因为不切实际而使得活动的预期效果很难达成,甚至在活动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抵触心理、缺乏自信,使教学活动流于表面。

(3)教学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混淆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儿童,因此,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的过程中,儿童是教学活动目标的唯一对象。然而,在当前一些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学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混淆的。例如,在体育活动“踢皮球”的目标设定中,既有“能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又有“鼓励儿童大胆尝试”,行为主体一会儿是儿童,一会儿是教师,这就是典型的行为主体混淆。

2.教学活动内容选择需要避免的问题

(1)教学活动内容空洞

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应具有具体、详细、可操作的特点。然而,一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活动的内容与目的、形式混淆,导致教学活动内容空洞乏味。

(2)教学活动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不能融合

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帮助儿童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参与兴趣的基础。但有的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不能兼顾。一方面,幼儿园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很多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忘记儿童现有的经验,把不适合儿童在这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加入教学活动,反而造成教学活动的负担,降低了儿童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遵循以往的经验,只考虑儿童的兴趣,重复以前的教学内容,不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来增加新的知识要素,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知识性,不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3.教学活动环境布置需要避免的问题

(1)环境布置的投入过高

情境创造和材料准备是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低成本、高质量”是现阶段我国儿童教育应追求的目标。这一成本不仅指资金投入,还包括教师和儿童的投入等非物质成本。

(2)环境布置太过“吸引人”

目前,儿童教育的情境设计十分重视多种形式的介入,生动的道具会使儿童的参与热情高涨。但是,如果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和环境安排,而没有认真考虑创造环境的目的和意义,那么过于花哨的教学环境就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4.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需要避免的问题

(1)对教学活动目标的整体把握不足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对教学活动总体目标的分解,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如果我们不能对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无法清楚地了解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中的顺序,便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无效重复。

(2)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追求新颖,忽视了各环节的内在衔接

新颖的教学设计会让教学变得丰富,但过分追求新颖而忽视各个环节的联系,可能会降低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甚至使教学目标偏离原有轨迹,所以并不是形式越创新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