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目标拖尾特征的效果

如何提升目标拖尾特征的效果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目标在曝光时间内运动轨迹投影在CCD平面上的投影超过一个像素时,即认为产生拖尾。至此,得到了帧初时刻与帧末时刻目标在数字图像坐标系下的坐标,连接与,即可得到目标拖尾轨迹。得到目标拖尾轨迹后,可进一步计算目标在CCD平面上成像的灰度。

如何提升目标拖尾特征的效果

由于目标与星载可见光相机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在相机曝光时间内,目标相对于可见光相机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CCD平面上的成像轨迹不是一个点,而是划过了多个CCD像元,形成一条类似于直线的拖尾。因此,CCD平面上目标的拖尾轨迹与目标的相对角速度存在直接关系,其中包含了目标的方位角、方位角速度等信息。

本节针对远距离中小型空间目标进行研究,所以,目标在CCD平面上的投影尺寸仅为一个或几个像素大小。当目标在曝光时间内运动轨迹投影在CCD平面上的投影超过一个像素时,即认为产生拖尾。记CCD面阵为mu×mv像素,每个像素点物理几何尺寸为dY×dZ,相机视场角为(θH,θV)。由于CCD像元为正方形,所以有CCD单像元对应的张角

式中:S的单位为(°)/pixel。

当目标在曝光时间tep内相对于航天器运动角度超过S,或者说当目标相对于航天器的相对角速度大于S/tep时,目标在相机曝光时间内将在CCD成像平面上划过大于一个像元,形成拖尾。

由于相机曝光时间为毫秒级,在曝光时间内,可认为空间目标相对于探测相机的运动为直线运动。在此假设前提下,首先根据空间目标与探测航天器在曝光开始时刻的轨道根数,通过一系列的转换,结合式(4-2)描述的相机坐标系与数字图像坐标系的对应关系,即可求解得出帧初时刻目标在数字图像坐标系下的位置(u1,v1);然后根据空间目标轨道摄动方程并忽略摄动因素的影响,即可得到相机曝光时间tep后,目标与航天器的轨道根数,从而求解得出帧末时刻目标在数字图像坐标系下的位置(u2,v2)。至此,得到了帧初时刻与帧末时刻目标在数字图像坐标系下的坐标,连接(u1,v1)与(u2,v2),即可得到目标拖尾轨迹。

得到目标拖尾轨迹后,可进一步计算目标在CCD平面上成像的灰度。由式(4-6)可知,灰度信息与目标在CCD像元上的驻留时间tpix成正比,因此,需计算出目标在各个像元的驻留时间。目标拖尾示意图如图4-3所示。(www.daowen.com)

图4-3 目标拖尾示意图

在图4-3中,P1为拖尾轨迹的起始点,其坐标为(u1,v1);P2为拖尾轨迹的终点,其坐标为(u2,v2)。目标在CCD平面上成像轨迹与CCD像元网格相交于图4-3中的X1~Xn。根据比例关系,可得目标在图示[Xk-1,Xk]段轨迹的驻留时间为

结合式(4-8)与式(4-6),即可求解出[Xk-1,Xk]段轨迹对应像元的灰度。

星载可见光相机在轨拍摄目标图像时,视场中除了目标、空间飞行器等各类目标以外,还包括由不同亮度的星体所构成的星空背景。因此,需要对星空背景进行模拟。

因为本节介绍的目标轨迹为模拟生成,所以恒星背景可采用随机生成的方法来模拟。参考星表数据库,确定相机市场内恒星数目、星等,并在图像中随机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