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科技人才大事记2020年回顾与展望

上海科技人才大事记2020年回顾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月1日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有关事项实行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30日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研究组解析2个人源大麻素受体CB1和CB2与G蛋白复合物高分辨率结构,揭示大麻素受体在激活状态下与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的接头方式和信号转导机制。26日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召开。

1月

3日

上海交通大学袁璐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hanhui Fan等合作,实验上首次实现在单个光学腔中搭建2个独立合成维度。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10日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上海市共有52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9%,连续4年获奖比例超过15%,连续18年获奖比例超过10%。52项获奖项目中,上海市牵头完成26项,占上海获奖项目总量的50%。

17日

同济大学高亚威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韩大力合作,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饰调控染色质状态和转录活性的重要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24日

复旦大学张远波、王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合作,通过实验在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锰铋碲(MnBi2Te4)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本征材料体系中拓扑物理研究开辟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31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彦辉研究组报道人源染色质重塑复合物BAF结合核小体的冷冻电镜结构,对染色质重塑机制和BAF高频突变致癌机制的理解起到推动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2月

1日

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有关事项实行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

2日

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研制出一种结合集成芯片、光子概念和非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的光子计算机,新计算机不仅在解决某些难题方面拥有超越经典电子计算机的潜力,且物理尺度可扩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19日

上海科技大学徐菲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雷鸣研究组合作,解析首个人源孤儿受体(GPR52)三维精细结构,揭示孤儿受体在无配体、有配体,以及与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复合物结合的各功能状态的结构特征,解密GPCR自激活现象及其结构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21日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姜世勃研究组与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ei X Wu合作,揭示仿生纳米颗粒作为通用流感疫苗黏膜佐剂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27日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蔡时青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从神经系统和基因层面揭示衰老的原理,并发现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30日

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研究组解析2个人源大麻素受体CB1和CB2与G蛋白复合物高分辨率结构,揭示大麻素受体在激活状态下与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的接头方式和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组与美国匹兹堡大学Xiang-Qun Xie、Cheng Zhang研究团队合作,解析了结合激动剂WIN 55,212-2的人源二型大麻素受体(CB2)与Gi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激动剂WIN 55,212-2特异性激活CB2的机制,以及CB2与下游信号转导蛋白Gi异源三聚体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

3月

4日

复旦大学张远波研究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王枫研究组合作,开展ABC-TLG/hBN莫尔条纹超晶格中相关Chern绝缘子的实验观察。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5日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李澄宇研究组揭示大脑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的神经机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神经元》(Neuron)。

9日

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物理研究团队首次完成超氚核与反超氚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超氚核Lambda分离能比早期测量结果约大3倍,超氚核与反超氚核的相对质量在10-4精度上无差别。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12日

同济大学李江涛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合作,研究表明海洋下洋壳岩石中的确存在微生物,揭示了海洋下洋壳岩石中存在的深部生命圈及其生存策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17日

为进一步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上海市修订印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19日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曾艺研究组发现并鉴定小鼠胰岛中的干细胞类群,基于这些干细胞,建立小鼠胰岛类器官体外长期扩增的培养体系。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

20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赵强研究组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enise Wootten研究组合作,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分别与激活型G蛋白和抑制性G蛋白结合的复合物三维结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2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颖浩研究组通过对2 554例前列腺肿瘤的系统比较,绘制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基因图谱,研究表明中国患者的基因组突变特征与西方患者明显不同。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26日

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廖国勋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把握大局、善作善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秘书长燕爽、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出席会议。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主持会议并作报告。市科委主任张全作科技工作报告。

4月

6日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发现长非编码RNA在不同物种来源干细胞中的特异性加工是其发生适应性功能变化的重要机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

8日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杨辉研究组通过在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达,首次在成体中实现视神经节细胞的再生,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模型小鼠的视力。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辛秀芳研究组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何胜洋研究组合作,构建人工合成微生物群,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和基因组测序、无菌植物培养系统等实验,明确突变体植物的叶际微生物群由正常变为失衡且对植物有害的状态并导致叶片发生类似病害的表型。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9日

上海交通大学江文峰研究组在金-半胱氨酸的自组装研究中实现由多分散纳米片到规则手性多级纳米结构的组装,并建立纳米材料复杂度因子算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杨海涛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组等合作,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主蛋白酶(Mpro)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并综合利用3种不同的药物发现策略,找到针对新冠病毒的潜在药物。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10日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娄智勇、王权研究组解析新型冠状病毒“RdR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p7-nsp8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揭示该病毒遗传物质转录复制机器核心“引擎”的结构特征。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22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许叶春、蒋华良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饶子和研究组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张磊砢、肖庚富研究组合作,发现一类结构新颖、高效、安全的抗SARS-CoV-2病毒候选药物。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24日

上海科技大学Raymond C.Stevens研究组首次解析人源黑皮质素受体4与环形多肽配体SHU9119复合物2.8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研究组与合作者解析了分枝杆菌关键的阿拉伯糖基转移酶复合体EmbA-EmbB和EmbC-EmbC的“药靶-药物”三维结构,揭示了一线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该靶点的精确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29日

复旦大学余宏杰、意大利Bruno Kessler基金会Marco Ajelli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接触模式的改变影响中国COVID-19爆发的动态。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上海科技大学于奕研究组与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组合作,利用液相外延法制备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外延异质结,并运用低剂量的像差校正电子显微技术实现原子尺度显微结构表征。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上海科技大学胡霁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祁海研究组、钟毅研究组合作,通过小鼠模型发现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并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30日

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沪府令18号)精神,上海修订发布《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细则》。

5月

1日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

8日

市委副书记廖国勋主持召开科技人才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拿出新招实招,以更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更精准的政策举措、更优质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上海科技大学李儒新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赵振堂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所长邵建达围绕加大青年人才培育、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加强人才服务保障等提出意见建议。

11日

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研究组研发出了一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碱基编辑器(hyCBE),这一系列新的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碱基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展示出基因治疗的巨大潜力。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

13日

复旦大学肖艳红研究组与英国牛津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合作,采用同一束光与所有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探测光和原子作用之后携带的原子信息,从而实现原子间的纠缠及量子噪声的压缩。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14日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座谈交流会在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举行。

19日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8项(人)。授予田禾、陈亚珠2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授予许琛琦、郭志前、何斌、曹育才、姜育刚、吴江斌、张龙、赵晨、刘振民、王少白10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授予卢克·塔尔维(比利时籍)、余金权(美国籍)2位外籍专家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43项成果上海市自然科学奖,授予31项成果上海市技术发明奖,授予205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20日

复旦大学卢洪洲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赛娟研究组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分析贯穿整个感染过程中的关键免疫学参数,直接从临床样本中获得病毒基因组,并确定与疾病临床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相关的因素。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27日

上海市科创人才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开班,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出席并作开班动员暨专题报告。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陈龙、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出席,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王建平主持。

30日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公布了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名单,上海共有20人获奖。3位奖章获得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红阳和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常兆华;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东方医院王韬、东华大学王华平等17位是奖状获得者。

6月

3日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成立。

11日

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监督工作培训班开班。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出席并作开班动员。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科研诚信建设处处长赵为出席并为培训班授课。上海市科技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王建平致辞。各区科技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协会学会代表、市科委各处室科研诚信工作联络员等参加培训。

25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雷鸣研究组揭示了真核生物中一类保守且必需的核酶RNase MRP催化前体rRNA加工成熟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7月

1日

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华甜研究组破解趋化因子受体CXCR2与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及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三元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CXCR2与潜在癌症治疗药物分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9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研究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贺福初研究组、汪宜研究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肖汀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李婧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www.daowen.com)

上海修订印发《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环境,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沪工作或者创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4日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公共数据治理和“一网通办”,共同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设立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多领域人才,联合开展项目攻关,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效应。

22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张岩研究组和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于晓、孙金鹏研究组合作,揭示了GPBAR参与胆汁酸识别和其别构效应的独特结构特征,同时阐明GPCR家族中配体结合口袋与G蛋白结合位点之间存在着新的激活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23日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王权研究组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龚鹏合作,解析新型冠状病毒转录复制机器核心单元——RNA聚合酶及其辅助因子与RNA和抗病毒候选药物瑞德西韦复合体2.9的三维结构,揭示新型冠状病毒聚合酶复合体催化过程中转位前和转位后2个生理状态的构象特征。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

27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研究组研究发现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式三线治疗后肿瘤缓解率达52.6%,远高于三线治疗后采用常规化疗后的10%。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29日

2020年上海市科技系统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题研修班在市委党校举办,共46名学员。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出席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讲话。

8月

1日

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联合主办的第8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开幕。博览会以“科技·创新·梦想”为主题,包括在线展会、网络峰会、直播间、互动活动四大主体板块、六大虚拟展区、12场在线直播、6大科创互动。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中国、加拿大、芬兰、印度、新加坡、泰国、英国、美国、马来西亚9个国家的405个青少年科创项目,精选出150个予以展示。

7日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吴成铁研究组设计制备一种能产生光热效应以杀死肿瘤、通过荧光监测肿瘤原位温度、修复过高光热对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烫伤的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并申请发明专利1件。

10日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张祝秀一行就人才工作赴上海市科委调研。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会见了来访的代表团一行,并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科技人才、外国人才引进服务、国际科技合作等情况展开交流。

20日

上海市政协召开“上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部署”专题通报会。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廖国勋通报有关情况。

23—29日

2020年上海科技节如期举办。“科技战疫 创新未来”,上海科技节集中展示科技抗疫成效,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开放优质科技资源,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开幕式上,科技专家走上红毯,进行网络直播。

24日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Rosa Lozano-Duran研究组揭示植物中存在一条连接细胞膜叶绿体的重要抗病信号途径,感知病原体威胁,从而诱导植物免疫防御开启。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

26日

华东师范大学李大为研究组实现利用单一分子股线通过模拟分子伴侣蛋白诱导蛋白折叠的过程,构筑了3种不同分子拓扑结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上海市领导干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开班式并作专题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勇担重任,奋发有为,善作善成,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各区政府、相关委办局分管领导,市科技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市科技系统各单位党政负责同志等参加。

27日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伟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世明研究组合作,揭示认知颜色空间形成的神经机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神经元》(Neuron)。

9月

1日

上海市青浦区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揭牌。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推广设立“单一窗口”,是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外专局)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外国人才引进和流动提供更大便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肖建如研究组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脊索瘤患者,发现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现有的国际研究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了脊索瘤的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

2日

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丁雷等10名科技工作者入选,并将作为上海地区候选人参加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外专局)及苏浙两省科技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旨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打造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首选地、自由流动示范区、创新创业活力场,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3日

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及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承办的2020《创业英雄汇》上海路演启明星专场活动举办。

4日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徐敏研究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李毓龙研究组合作,利用新型遗传编码的腺苷探针,发现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对于睡眠压力的积累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9日

上海科技大学Osamu Terasaki研究组与武汉大学邓鹤翔研究组、昝菱研究组合作,对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TiO2-in-MOF材料进行精准结构表征,揭示其在二氧化碳光还原反应中优异催化作用的机理。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11日

复旦大学聂志鸿研究组通过设计聚合物配体间的简单化学反应实现对纳米“人造分子”组装构筑和物理性能的调控。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19—25日

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宣传部等共同主办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2020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

22日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卓越创新中心陈跃军研究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张素春研究组合作发现,通过移植干细胞来源的神经细胞,可特异性修复大脑中受损神经环路,重塑神经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行为学障碍。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 干细胞》(Cell Stem Cell)。

23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组、美国温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研究组、Karsten Melcher研究组合作,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转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体的高分辨率结构,阐述DNMT3A2/DNMT3B3与核小体的结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24日

第十九届浦江学科交叉论坛在上海科技馆召开,主题为“科技赋能,携手抗疫。”

25日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上海高校、科研院所有9人获奖。华东师范大学刘钢、上海交通大学郁昱、复旦大学张远波在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复旦大学鲁伯埙、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昂、复旦大学刘智攀在化学新材料领域获奖;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在前沿交叉领域获奖。

27日

浦江创新论坛——2020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座谈会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使命·传承·创新——科技创新智库人对话”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成立。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选已历经十届,共产生了215位获奖者。第一至第九届青年科技英才获奖者代表、第十届青年科技英才获得者齐聚上海科学会堂,见证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的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当选为会长。

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科技党委、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草坪音乐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第十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市科协五星级学会获奖名单在音乐会前揭晓。

30日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佳海研究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唐奕研究组、Kendall N.Houk研究组合作,首次表征了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应的酶及其催化氧杂Diels-Alder(DA)反应的同源蛋白。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继东研究组与刘聪研究组合作,发现非受体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类发育性疾病如努南综合征和豹皮综合征中的基因突变导致SHP2蛋白的异常液液相分离,并将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离体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游的MAPK信号通路。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

10月

2日

复旦大学詹义强、郑立荣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Anders Hagfeldt、Michael Graetzel等合作,通过一种气相辅助生长方法实现室温稳定的a-FAPbI3(黑相甲脒铅碘)钙钛矿材料,并且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大于23%的高效稳定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

22—30日

中国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活动周,论坛以“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举办,并在主宾国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设分会场。论坛由开幕式及全体大会、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以及“一带一路”、区域、政策、青年科学家、创业者、科技金融、未来科学、新兴技术等16场专题论坛、合作论坛和成果发布会等组成。在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

30日—11月1日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政府主办,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全球300多位科学家参会。开幕式上,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云入驻仪式。

11月

3日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学与技术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共有52位科技工作者获奖,上海有2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谭家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

5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进一步发挥人才在促进新时代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完善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8日

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发布了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上海再次排名第一,实现“八连冠”。

17日

上海市科委制定发布《上海市科技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20日

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联合主办,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承办的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授证仪式在科学会堂举行。

26日

第四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总决赛暨第六届中以创新合作大会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以色列创新署主办,科技部上海培训中心、上海中以创新促进中心、中以(上海)创新园、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承办。

27日

复旦大学徐彦辉研究组和陈飞研究组合作发现PP2A磷酸酶可与Integrator复合物形成一个全新的转录调控复合物INTAC直接调控转录。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

12月

4日

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共评选出包括科普杰出人物奖、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科普传媒奖、科普管理优秀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青少年励志奖、健康科普奖等及提名奖在内的127个奖项。

6日

2020年“青科讲坛”暨上海青年科技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峰会是由上海市人才办、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青联指导,上海市青科协主办的。

9日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发现豆科植物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14日

上海市科委制定发布《上海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4日

2020年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峰会上,举行全国首批外国创业人才工作许可证颁证仪式,启动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

28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科委制定发布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