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徜徉于复旦中学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之中,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凭借基地给我的丰富的“营养”,结合自己的德育管理实践,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在当今社会应该培育什么人?怎么育人?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知善、爱善和行善?
曾在“文汇报”上看到《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文,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鸣。文中的家长在提高成绩和兴趣培养方面,也曾随大流,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后,家长最终还是理性地作出判断,回归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长,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等,支持和鼓励她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培养道德。在崇尚成功的今天,“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平凡人”——这样的价值观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这篇文章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却又恰恰印证了人们的矛盾心态:讨厌功利教育,却又难以自拔以至无所适从。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社会中的平凡人。在学校教育中,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的“英雄”并不重要,帮助每一个普通的孩子主动养成良好的品德,知善、爱善和行善,优化适合其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和使命。那么,作为学校教育,我们又做了什么,是否回归到了这个理性的层面?可能我们德育管理工作更需要做的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美德团体,形成一种氛围,建立一种校园文化。在那里,责任、勤奋、诚实、善良等优秀品德要受到人们的期待和欢迎,得到教授和培养,并不断地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所实践!(www.daowen.com)
这条路是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盘问自己,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谁?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为教育对象做些什么?我们怎么做,有何计划?更需要我们顶住各种压力,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地为孩子的明天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