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陪伴孩子成长的等待时光

陪伴孩子成长的等待时光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团队的一员的我,记录下了我们成长和等待孩子们成长的那段平凡经历……我先跟文科组的文老师沟通了一下想带孩子们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竞赛项目的想法。退队打击没想到第一个打击来的竟如此之快。六年级的婷同学提出了退出OM组。他们在用心庆祝三个月辛苦的成果。看得出,除了音乐“失声”带来的失落意外,孩子们还有一种就要告别的感伤。我强颜欢笑,鼓励孩子们继续加油。

陪伴孩子成长的等待时光

这是一个故事,持续了三个月,关乎人的成长;这是一个项目,被叫做头脑奥林匹克,需要科技创意;这更是一个团队,因项目而生。作为团队的一员的我,记录下了我们成长和等待孩子们成长的那段平凡经历……

集结队伍

故事的开始异常顺利。

我先跟文科组的文老师沟通了一下想带孩子们参加头脑奥林匹克(OM)竞赛项目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一种“未知的挑战”引起了文老师的兴趣,她答应可以试试,并欣然去市里参加了培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朦朦胧胧根据项目的需要,我们又找到了天老师、云老师、谦老师、一老师和蓉老师。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在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我先想到了一件事,自掏腰包,带着大家先小“腐败”了一把儿。餐桌上,我们并没有过多地谈起项目。但事后提到这件事,他们都说当初我是摆了一桌“鸿门宴”。很快,来自各年级的14名同学的队伍也集结到位。为了帮助项目的顺利推进,文老师起草了一份计划书,还把老师的称谓改成了“陪训团”,14名同学改称“队员”。我还声称:我们这个团队“严进宽出”,进来要严格筛选,出去全凭自愿。只是,文老师从市里培训带回来的信息是:老师在项目筹备实施过程中,需要“袖手旁观”。这让我们7个老师有点无所适从,难道真的什么都不用干?

退队打击

没想到第一个打击来的竟如此之快。六年级的婷同学提出了退出OM组。这离我们成立才不到一个星期!婷同学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给我。大致意思是说她感觉在项目组“浪费”了很多时间,她父母不是很支持,她也认为现阶段学习对她来说更重要。我在回复里只写了“我尊重你的个人意见”。婷大概怕老师们不高兴,又发了一封邮件,言之凿凿地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跟其他老师说了这件事,大家都不置可否。婷是个文静的女孩子,还带着一种干练。刚入校半年,我们想把她作为项目的“明日之星”培养才带到队伍里的。项目刚开始,她的退队可以说对“陪训团”的老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后来我也没有跟婷沟通过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项目完成的时候,我们继续开设头脑奥林匹克的拓展课程,婷又回来了。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呢?不管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退都是经历,有经历,就一定会有成长。

袖手旁观

“陪训团”的工作被做了这样的限定:不可以向学生提供老师的创意,不可以参与“剧本”创作、音乐舞蹈编排以及布景设计和制作,不可以越俎代庖替队员决定选择。这种“袖手旁观”式的安排让团队的老师有些无所适从,无事可做,可还得寒假加班?我从老师们的眼光里读到了不解。然而,很快,“旁观”的老师都进入了状态。我们把孩子们分成了两组分别进行创意,不断有孩子到“陪训团”咨询,希望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持,然而每次老师都给出的答案都是“你们自己决定”,看着孩子们有些失望的眼神,还有一天天被消磨的时间从身边溜走,终于几个老师按捺不住了。我们决定开个会,除了一通抱怨以外,几个老师都认为应该把创作的“大方向”给孩子们定下来。我也作了妥协,然而文老师坚持认为我们只能以“旁观者清”的身份帮孩子们整理一下思路。这件事就交给文老师去操刀了,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听着他们自己的创意由文老师娓娓道来,如久旱逢甘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不相信这是他们自己想到的。“陪训团”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每天以热干面、饺子和几根烤串组成的晚餐上,依旧谈笑风生。集体在蓉老师家蹭饭已经不再像第一次那样难为情了。几个晚上,都忙碌到晚上10点多,疲惫但充实,开车的老师还得负责把孩子们“顺路”送回家。

“失声”的音乐剧(www.daowen.com)

最可怕的失落还是出现在比赛当天。我很难忘记队员们比赛那天的场景,他们投入地跳着,演着。我站在场外,现场有些嘈杂,我不确定他们能否听到笔记本电脑里传出的微弱的音乐声。我听不到,但我能感受到,那是深入他们骨子里,又从他们心里流淌出来的音乐。因为一个电源插座而没能正常播放音乐的失落只在他们脸上一闪而过。他们在用心庆祝三个月辛苦的成果。走下比赛场,我们没有听到任何一个队员的抱怨,旭同学拍了拍身边七年级的小队员:明年看你们的了!看得出,除了音乐“失声”带来的失落意外,孩子们还有一种就要告别的感伤。估计他们没有对比赛结果报什么希望。我强颜欢笑,鼓励孩子们继续加油。回到学校的路上,孩子们的不快情绪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开始商量到哪儿去“庆功”了。比赛结束的第二天,我安排队员整理工作室,记录下了这样的文字:

OM的比赛就这样结束了。我特意没让后勤的师傅帮忙,留给孩子们“打扫战场”,还给他们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所有的头脑奥林匹克都是从干最脏最累的粗活儿开始的。OMer们就像比赛时一样,拼劲了全力收拾这些日日夜夜留下的垃圾,没人埋怨。一个小时过去了,文老师还在陪着他们干活,后来我接替了文老师陪他们。瘦弱的宇队长一扫帚一扫帚地扫着,然后把头埋在桌子底下,用吸尘器想清扫每一个角落。我跟她说话,她只是简短地回答我,没有了往日的欢笑。我知道她心中的落寞,还有不舍。我突然抬高了声音:其实没啥,明年初三怎么啦?大不了咱们再干一年,咱们用晚上7点以后的时间好了!“好!”我看到宇队长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

豪同学自告奋勇,站在了发言台上:

第一次的尝试,总是涩涩的,但是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非常的庆幸。作为一位龙茗学子,令我欣喜若狂的,不单单是因为我领会到了OM活动的创新理念,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未来的道路上尽情前行,也让我知道用创造力能把世界变得更美好,从中我体会到了两种精神,即“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动手与动脑、科学艺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魅力。当然,有了教练组老师的支持与勉励,队友们的信任与帮助,让我们第一次的OM尝试有了巨大的成果。

我所引以为傲的队员们,给我了前所未有的感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最后几天的排练中,我们有个环节一直没有很好的进展,眼看时间紧迫,队友之间有了争执,甚至还有队员为此留下了眼泪,我虽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在里面看出了一种可歌可泣精神,一种OM的精神:执着,追求,奋进,信任,我又有什么理由可以去懈怠,去抱怨。最终,统一的信念还是让我们团结在了一起,我们聆听,也接受,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摸索着远远不尽的黑暗,我们不畏惧,也毫不退缩。

故事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暂告一段落,教育还将继续。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这次活动,我们教师团队的确在学习陪伴和等待,让孩子们在时间里自由徜徉。从组织到比赛,从选材到设计,一个跨度三个月的活动,孩子们做到了。他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投入的不仅是劳动,更多的是情感,这就足够了。教师要做的,我认为,第一,放手;第二,等待。很庆幸,我们也做到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龙茗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