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素养,如何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的才能和潜力得以发挥,如何让校园更具朝气和活力……这都需要营造良好的适合学生成长的氛围和环境。秉承上师大附中“让学生在德育上有体验的空间和时间”的理念,近年来,我校以推进“两纲”教育为主线,通过各项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创设学生主动体验的空间和时间,来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和谐发展。
一、主要做法概述
(一)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文化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学科骨干老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和实践成为了自觉,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方式;通过学科德育课题的完成过程,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让学科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途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注重知识的传递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充分运用学科课堂、拓展课堂、活动课堂等时间与空间,依托学科教研组,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德育课程开发和实践,让学科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
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刘晨洁老师的《穷人》这一节全校展示课,在分析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时,让学生结合“汶川地震”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徐国香老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当面对沉船危机时,各种人的心理活动和表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温暖,该教案获得2008年上海市语文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案例评比三等奖等;王承老师整合政治、生物等学科知识,在世博园台湾馆里,通过采访、参观、讲解等方式上了世博一课《保护资源,从垃圾分类做起》,让学生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培养了环保意识,这节课由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成录像,在全国交流,教案获得上海市教委二等奖;彭林老师的教案获得2011年徐汇区学科德育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二等奖。
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拓展活动中,能自觉整合德育资源,渗透“两纲精神”,教书育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严谨治学和敬业精神,在学校生活中体现的人生准则和处事规范,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
(二)深化三种育人途径,创设学生主动发展的活动文化
我校以主题月教育为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温馨教室建设为切入口,以争创特色学校为抓手,以“走出去,请进来”形式,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毕业典礼、入队入团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等契机,依托龙华烈士陵园、上海师大等校外活动基地,精心组织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旋律、以法制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为支撑的各项主体性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文化中,体验和感悟以“公正、诚信、宽容、责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自觉接受道德行为教育,提升自身行为规范的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个性发展。
途径1:环境育人,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空间
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学校重视校训牌、纪念物、雕塑、荣誉室、紫藤架、凉亭、文化橱窗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体现处处育人。
途径2:活动育人,构建学生成长的良好格局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契机,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质,体现出以下的特性。
1.主体性
在各种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团支部、班级社团等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中,自主设计、组织,主动探寻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学做人、学做事,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例如:我校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从主持稿和发言稿的撰写、主持、发言等所有的环节都由学生来完成,其他的如值周活动、社团活动等,也都是如此。
2.地域性
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中,注重校内外结合,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深入挖掘本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资源,将“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各种活动过程中,以开放的自然状态,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使德育无痕。
例如:与龙华烈士陵园等市级德育基地合作,组织学生义务导讲员,每周到龙华烈士陵园义务导讲,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龙华魂”清明祭扫和课本剧展演等活动;与上海市水文总站、空军部队等单位共建,开展世界水日环保活动、入学军训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前往体验上师大附中、上海师大、土山湾博物馆等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增长了知识,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意志和精神的养成。
正如学生在进行完“大学体验日”活动后,在感受中写道:“纂刻的艺术与魅力,博物馆尘封千年的洗礼,图书馆的书香与静谧,音乐厅中乐曲的流畅与悠扬……现在,我对这里有一些期待、一些憧憬、一些向往……”(www.daowen.com)
3.针对性
尊重学生主体,了解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班级、不同个性群体开展不同的活动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的学生教育活动。为此,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学校具体分解了德育目标,基本确定了分年级的学生德育活动主题和内容,使活动更有针对性,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例如:同样是责任教育,预初年级的主题是“对自己负责”,初一年级的主题是“对学校负责”,初二年级的主题是“对社会负责”,初三年级的主题是“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并以此设计开展相应的活动。
4.有效性
为了使活动形式更贴近学生,更有实效,在各项活动开展以后,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全校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估,评判活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建议等,以此来调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学生的十四岁生日、管乐队汇报演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主题活动中,根据学生的问卷和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极大地感染了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最近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校园“五节”、义卖、升旗仪式等活动已经成为不同年级学生最受欢迎的活动。
途径3:博客育人,开辟学生成长的新渠道。
我校许多班级进行了班级博客的建设,在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它延伸了教育时空,促进了家校沟通,为加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级文化共同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正如有位学生描述的:“……在这里有我们每次活动的身影:我们的值周,我们的运动会,我们的小报,我们的秋游,我们的年级大会,我们的六一汇演……似乎我们一切的美好回忆都在这里定格了。”
二、实践反思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今天的学生,即明天的社会人,未来的社会是人文主义精神浓郁、知识经济特征显现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要求其成员既具有深厚的传统人文素养,又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能力。因此,教育的要义不仅在于“制器”,而更在于“育人”,即在给学生传授各种专门知识的同时,更要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和德性的养成,由此增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索,最终养成广阔的视野,完满的人格。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就必须把学生全面、自主、充分发展作为育人的根本目标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要实现这些,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能够实现学校德育的创新,它具有调节学生心境、陶冶学生情操和塑造学生性格等德育功能,在促进学生道德内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柯尔伯格认为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生为本,体现无痕教育
学生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此,各项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校园文化就正如这“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既以特有的形象向学生传播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也以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着学生。它比传统德育说教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使学生接受,更能“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三)学校今后发展的谋划
几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促进了其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综合素养的提升,形成了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风、学风、校风。然而,如何丰富和深化这种积极向上、精神振奋的校园文化,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使之更好地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使之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学生们的“文化自觉”,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源泉,这需要我们以后不断地延伸德育的视野,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充分认识、挖掘与运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外部成长环境,以充实学校德育的内容,丰富和创新学校德育的形式,拓展学校德育的途径,增强德育效应,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