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思考与改革:德育理念之源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思考与改革:德育理念之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时代,“创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已经成为德育工作者的共识、呼声与行动。然而,在如何创新德育理念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又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些培训机构不注重从学校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出发,而以专家报告填充整个培训过程,对实践工作的指导缺乏力度。因此,谈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就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思考与改革:德育理念之源

周国正

理念指导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而正确的理念来源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再好的理念,如果不是来源于实践,不是结合具体情况应用于实践,也只是空理论、虚理念而已。当今时代,“创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已经成为德育工作者的共识、呼声与行动。然而,在如何创新德育理念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又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学校德育工作理念误区的表现

1.抛开传统讲创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中还存在问题,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许多历史名校如今都默默无闻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在理念创新的同时,忽视了对传统精华的继承,在创新的同时忽视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原因是重学习而轻调研。一些培训机构不注重从学校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出发,而以专家报告填充整个培训过程,对实践工作的指导缺乏力度。第三个原因是机械照搬国外教育理念。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引入和学习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应在教育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不断加以本土化,否则,引进的先进教育理念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无法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正确的德育理念从哪里来

首先应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弘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各地区呈现出这么一个趋势,即道德教育的全球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把放眼世界、吸纳时代精神、注重发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新形成的共同价值观道德观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出现了一种注重传统、回眸寻根的世界性态势。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就是种子、树根与枝叶、花果的关系。任何有生命的物种,只有有了种子才能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优良文化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也应是我们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是传统的遗传和进化,创新的目的是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价值体系。

其次是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中来。德育工作理念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子概念,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是学校办学理念更具体的诠释和细化。因此,谈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就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复旦中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找寻自己的文化之根,并在寻找中重构自己的文化精神和办学思想,形成了“固本、活化与重构”的教学思路。

上海市复旦中学是所百年名校,其前身为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5年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而创办的复旦公学;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并设中学部;1922年大学部迁址江湾,中学部仍留在李公祠,即今复旦中学所在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更名为上海市复旦中学;1978年,被评定为长宁区重点中学。复旦在特定的年代里应运而生,在百余年的风云变幻中负重前行,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灿烂的一笔。“固本”,就是做好三个坚持:坚持复旦教育思想的本源,其核心就是自强育人;坚持复旦的教育本体,即民族教育;坚持复旦的完人教育本色,即人的全面发展。“活化”,即赋传统以时代内涵,与时俱进,探寻复旦的个性发展之路。复旦中学从2002年到2011年的三个《三年发展规划》,其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一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求索的体现。“重构”,即建构与奠定复旦个性发展的办学思想。21世纪的复旦中学提出“文化立校,自强育人”这一办学思想,并且在践行这一办学思想的过程中,努力处理好三对关系,即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以建设“文化复旦、和谐复旦、创新复旦、优质复旦”为目标,严谨治校,锐意改革,砥砺进取,形成了“文化引导,道德践行,德性培养”的德育工作理念。

第三是从学生的发展需求中来。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就有了其开展的标准和统一的规范性的要求,按照这样一个标准和要求开展的学校德育工作肯定会因此有强大和持久的动力支持。相反,不作调查研究,脱离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之外,不去主动了解学生,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我们对学生就没有话语权,谈“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一句空话。(www.daowen.com)

然而,当前学校德育常常忽视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目前许多道德教育不能结合学生的自我感,却集中在规范要求和道德判断上,很少考虑联系青少年生活中道德认同形成的因素。阿尔菲·科恩的《对品行教育的批判性反思》一文针对美国的品行教育方案提出了五个问题:问题是在哪个层面上被提出来的?人性观是什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哪些价值观得到了提倡?学习的理论是什么?沿着这五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对我国的道德教育的道德性进行反思。

因此,真正有效的德育、德育创新的检验标准都只有一条,即是否以学生为本。复旦中学一切德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就在于这些教育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复旦中学调研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及认知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在创新常规实践形式,提高社会实践效益的基础上,复旦中学还积极探索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复旦学子文化践行活动”。

“复旦学子文化践行活动”是让学生在复旦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走出校园进行历史文化的探源和社会文化现象的探究,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实现知识与能力、课堂与社会、践行与智慧的有机融合。文化践行活动的实施方式是师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通过多元活动实现共同提高。践行活动以文化考察为核心,融合了方案设计、团队组织、行为约束、小课题研究等多方面的要求。

“复旦学子文化践行活动”开展一年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提升,这些都为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加西安洛阳文博践行活动的沈晓晖同学说:“非常感谢复旦大学胡教授的带队。这次考察只是一个开始,我不一定成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一定会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尽我的微薄之力传承下去。”

复旦中学的升旗仪式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的鲜活课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及社会形势进行构思、策划升旗仪式的教育内容,并有校团委和德育处进行审核并指导。复旦中学学子们在升旗仪式这一平台上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他们以相声表演来宣讲世博礼仪,以历史剧表演纪念辛亥革命,以诗朗诵歌颂伟大的祖国,以小品表演针砭时弊,以演讲动员每个学生参与文明城区建设,快板、自制视频,更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等。复旦中学学子们围绕着民族传统文化、责任意识、安全法制教育、关爱生命等主题,不断创新,形成了属于复旦中学学子的独特的升旗仪式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评论学校的道德教育的效果问题,习惯性地认为学生的道德水平没有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境界,是因为理念落后。落后的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确实有阻碍作用,对理念超前于实践或者不符合实践对实践的发展同样不利甚至更加有害。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思考,使德育的发展最终是人的发展和进步而非仅仅是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