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校合作与学校管理标准

家校合作与学校管理标准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退回到十几年前,家校问题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时代发展到今天,家校问题将成为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网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只有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活动,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利用电脑或手机开展学习对于学生的视力有所影响,因此学校英语老师应当布置适量的网络学习作业;孩子们自制能力差,家长要担负起监督管理和指导的责任。

家校合作与学校管理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的确如此,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那就是家文化,“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天下”的思想包含了多少家的温暖、家的庄严、家的传承。曾经的家或许是许多人的全部,人们在家中劳作、在家中学习、在家中交流,家教就像社会教育的根基,家风家训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人的教育已经逐渐依赖于学校教育,与此同时,家庭也不再是家庭成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的家庭意识形态逐渐形成。

反观学校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纯粹如白纸的孩子,他们来到学校的时候,以及在学校生活的整个过程中,都从家庭、社会、网络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也使他们对学校规则下的行为方式有了自己的思考。同时,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家长们参教、议教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传统家校关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果退回到十几年前,家校问题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时代发展到今天,家校问题将成为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可家长们并不是学校的教职员工,所以用“管理”两个字并不恰当,我想所谓的“管理”无外乎三句话:满足家长的参教诉求,打通家长的信息途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多元化的家庭力量与学校的教育力量并行起来,形成合力,打造高效的育人体系。

多年来,学校围绕这三句话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逐渐使家校工作有了“管理”味儿。

为什么我要将家长参教作为家校管理的首要工作呢?原因很简单,现如今,家长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他们有各自对教育的理解,因此,他们有将自身的教育理解施加给孩子的诉求。如果这种诉求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满足,那么诉求就会变成积怨,积怨就会变成指责,指责又会变成矛盾,这两股力量在矛盾冲突中必将两败俱伤。

在郭家街小学就有一个成功又非常典型的案例。

2015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由市教育学院牵头,英语教研室负责推广的国家级课题——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成为我区众多互联网+教育项目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一网络学习项目可以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福音,因为,在网络平台上,孩子们不仅可以随时听到所有课文的听力原文,还能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后作业,这就改变了以往老师只能检查学生书面英语作业的问题。好的项目,当然应该全力推进。但这一平台的使用,必然牵扯到孩子们在家中要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开展学习活动,那么这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下去,与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分不开的。而这就需要打通家长的信息途径、改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倾听家长的参教诉求。

于是在项目推广之初,我们首先召开了一次家长委员会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还有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家长。这次会议还是有效果的。家长们每天仅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仅从自身角度来看问题,不免对待新生事物有各自的偏执。现在,通过这样的会议交流,学校可以把全部的信息传递给家长,而所有持不同观点的家长坐在一起,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视角,交换意见,就形成了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网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只有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活动,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利用电脑或手机开展学习对于学生的视力有所影响,因此学校英语老师应当布置适量的网络学习作业;孩子们自制能力差,家长要担负起监督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就这样,一个项目落地了,而这也为我们的家长学校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后来的工作中,但凡学校的重大举措,我们都会关注家长的诉求,及时准确地向家长传递信息,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我们将家长委员会议事制度纳入常规管理之中,但凡牵涉学生、家长重大利益的举措都要召开班子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同时还要召开家长委员代表大会。

在2015年末,学校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再次召开了家长委员代表大会。此次会议上,我们将学校“十三五”规划中的“养成性教育活动”这个项目拿出来与家长委员们共同商讨。家长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能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荣誉感,纷纷献言献策,有力地推动了规划的制定。

在整个“养成性教育活动”项目规划中,家长们最关心的是两项重点项目,一是礼仪教育,一是习惯养成。家长们提出,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走廊里、集会上、仪式上,礼仪教育还应该拓展到餐桌上、待人接物上。这样的建议非常好,做生活教育就要把教育做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采纳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规划了“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等礼仪培养活动。家长们还提出,在习惯养成方面要设计一些家校联合开展的活动,这样家长可以参与进来,也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建议我们也采纳了。后来,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能行”系列活动,果然得到了家长们的全力支持,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www.daowen.com)

当我们对家长参教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其实我们和孩子的父母犯了相同的错误。许多年轻母亲或许都还记得,在休满产假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唯恐孩子会大哭大闹;在孩子第一次倒水喝的时候,唯恐孩子会把自己烫到;在孩子关门的时候,唯恐孩子会夹到手……而这一切的恐惧,其实都源于对孩子的不信任。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的恐惧关系,也是没有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而造成的。有了家长委员代表大会,家长和学校就会慢慢地敞开心扉,信任感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而这只是第一步,家长委员代表大会更像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举措,这种会议更多的是表明一种态度,每个学期或许会召开几次,但绝不会是每周召开一次,因此,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放下芥蒂,还要打通家长的信息获取途径。

通常情况下,家长获取信息的途径无非只有两条,一条是孩子与家长的沟通,这条途径其实是非常不可靠的,孩子们往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失真;另一条就是班主任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而这条途径虽然不会失真,但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学校希望家长得到的信息。所以,学校需要一条途径,这条途径是学校与家长之间最直接的通路,这条通路无关乎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条通路无关乎琐碎的日常要求,而是给家长们想要知道的,给家长们需要知道的,并以家长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建立了两级的家长微信群,第一级为家长委员会群,由学校德育主任建立,所有家长委员会成员都被拉进这个群;第二级为各班级家长群,这些群都是由家长委员建立的,同时拉班主任进群,此群由家长委员代表负责。

这样学校的信息首先是由德育主任发布到家长委员会群中,并在这个群中对信息进行解读,家长委员们可以自由地在这个群中进行讨论和交流,所有的问题都由德育主任进行解答,当所有的家长委员都认同并理解后,再由家长委员将信息传递到各个班级群之中。家长委员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像德育主任一样,对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解答,由家长委员进行的解答是家长们能够接受的。反过来,家长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班级群中进行交流,他们完全可以自由地交流,在家长委员的组织下,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再通过家长委员会群与学校进行沟通。这样看来,家长委员在整条信息通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家长委员们的培训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校长,没人比我更了解这所学校,也没人比我更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因此,我自己承担了对家长委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我进入了家长委员会群。

那时,恰逢我在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高研班中学习,而我的导师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原苏州吴中区的教育局局长,所以,我们的沟通交流多是通过高研班微信群进行的。导师的一个个学习任务,让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获得了不一样的教育视野。我把这种模式平移到了我对家长的培训中来。我会利用微信群,定期地推送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在群中与家长委员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同样会把我们的交流内容传递到各个班级的家长群之中。当然,这种传递一定不会像课堂上授课那样,效果突出,但这种改变就像是水滴,一滴一滴,终将会穿透岩石

当然,我并不是孤军作战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成为全校的一盘大棋。德育主任通过自己的资源请来了大连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家庭教育专家,定期在学校开展面向家长的讲座,开展了几个学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负责校园文化的主任在校刊中增加了家长反馈栏,通过对家长需求的调查,不断改进校刊栏目,最大限度地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大队部召开了少先队员代表大会,家长委员列席了大会,并被聘为校外辅导员……

家长们原本并不是老师的“冤家对头”,学校原本也不是家长们的“防范对象”,这两股力量原本不是拉扯孩子的矛盾体,而是应该汇聚在一起,推动孩子成长。在这一点上,学校应当充当这场“恋爱”的追求者,责无旁贷。

【附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