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这一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所有教育人对教育管理的再反思。
谈到学校管理,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这个精辟的比喻,强调了治国需要把握火候,需要调剂五味,需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很多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和老百姓离得很远,我却不这么认为。《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也蕴含着相同的哲理。因此看来,“治校如烹小鲜”正如“治大国如烹小鲜”。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来暗喻治国理政的道理,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学校管理的密码。中国人几千年文明中最尊崇的莫非中庸之道,强调了物极必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目光投向中国历史上最为纷乱的年代,那就是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说并没有一套占统治地位的管理方式,但恰恰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思想的爆发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在百家学派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治国理政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也对后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中,我们也不难找到对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
学校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稳定期,也就是规范期。在这个时期,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思路,没有成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的正是快速地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第二个阶段为发展期,也就是优质期。在这个时期,学校逐渐形成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同时,开始向出色地完成任务这一目标发展,学校也从规范的基础上向优质发展;第三个阶段为特色期,也就是内涵发展期。在这个时期,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思想、深厚的理念体系,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和教师开始寻求突破,在某一或某些方面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成为该领域的品牌。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的管理策略也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适合学校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呢?
我想,适合学校发展第一个阶段的非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莫属了。在法家思想中,有这样一条经典理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一思想从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依法治国的雏形,而秦帝国也在依法治国思想地引领下一步一步走向强大,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可见,依法而治在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推行政策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法家思想也有其弊端,法家思想极大地夸大了法律的作用,强调依法而治的同时,忽略了道德和思想的作用,它的思想根基就是假定了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因此只靠利益来诱导被管理者做事。而这不利于被管理者形成思想上的自觉,一切行为只停留在依法办事上,所以时间久了也便失去了人心。从秦二世之亡便可见一斑。
虽然,法家思想有利有弊,但是,我想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必须要走依法治校之路,尤其是在学校发展初期,必须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方面实施强制性的措施来实现规范而有序的发展。规范化的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学校发展最起码的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思想适合学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呢?
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最适合优质发展期的学校管理了。学校发展到这一阶段,教学管理已经走向正轨,教师、学生已经明确了行为“底线”,能够规范地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教学活动,学校开始从多个角度探寻如何从合格走向优质的途径。然而优秀是怎么得来的呢?那一定不是管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一样。
儒家学派的“仁治”其实有三个重要的准则。(www.daowen.com)
第一个准则为形成道德准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那就是民族精神,小到一所学校来说,应该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风、校训,学校有了办学思想,有了校风、校训,也就有了魂,学校有了魂,也就有了发展方向。
第二个准则为“以礼而治”。这是高于法治的,法治强调的是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礼治强调的是什么是好的,应该怎样做。这就将负向评价变成了正向评价,有利于教师、学生向优秀发展。
第三个准则为“因人而治”。儒家思想重视人的特殊化、个性化,重视每个人的发展过程,因此也就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美谈,也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博大胸怀。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并不是工厂的流水线,所以不可能打造出完全一样的产品。使人向善,就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受到尊重正是寻求自主发展的最大动力。
从无序到规范,只是一小步,而从规范到优秀是一大步,这一大步需要的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努力。那么这时,学校管理不是要管理行为,而是要引导内心向善。
那么什么样的思想适合学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呢?
我想,应该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了。每每谈到道家思想,或者谈无为而治的时候,很多人是有疑惑的,大家会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甚至某些玄乎其玄的理论似乎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代表,这是失之偏颇的。道家思想中强调的“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呢?“道”又是什么呢?不言而喻,“道”就是万物运转的终极规律。正如《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在强调人的所有行为要遵循、效仿宇宙的运行规律。
而道家思想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新方向,在美国就有这样成功的例子。美国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谷歌公司曾经斥巨资成立了一个部门“谷歌百科”,这个部门有着规范的管理、明确的职责、严格的赏罚制度。与此同时,美国民间也建立了松散的平台“维基百科”,这个平台没有固定的员工,没有工资,没有章程,纯粹是一群爱好者们自发建立的一个百科平台。几年后,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维基百科竟成了全世界最具权威的百科网站,而谷歌百科却无果而终。维基百科成功的案例证明了“无为而治”在发挥人的内驱力方面具有极大的动能。
学校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是形成特色的关键阶段,许多工作都是创造性的,然而,法治和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极大地限制了人的创造力。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约束性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最大绊脚石,而这时需要的就是激发人的内驱力,由人治变为自治,由他主发展变成自主发展。
郭家街小学一路走来,已经经历了新建校以及两校合并时的规范期,也走过了创建基础教育强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单位的优质发展期。而今,学校正朝着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学校也因此转变了曾经的管理机制,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少先队代表大会的成立、项目驱动制度的推行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举措都在尝试与探索之中,而这些改革必将产生正向的“蝴蝶效应”,推动学校稳步走向特色化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