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究其本质,就是期盼教师以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与反思者的姿态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或事实,当教师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
我反对“拿来主义”,东学一个,西仿一个,那样难免落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窠臼。因此,我们的教师校本研究,一定要走郭家街小学的特色之路。
2015年1月,我校研究出台了一份《教师校本研究指南》。它与已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南》《生活化课堂教学指南》配套尝试实施。我们制定这个《指南》就是想让教师的研究落地,让教师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真的能在“学、做、写”上有所变化,以达到推动学校的群众性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目的。我们的《指南》分为“工作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步骤及过程管理、要求与建议、保障措施”五部分。它不仅阐明了教师的研究要立足学校、立足自身、立足学生,还明确了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具体要求以及学校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办法。有了《指南》,教师不再为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的成果是什么而感到迷茫,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研究,教师就避而远之的现象。《教师校本研究指南》作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性制度和机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师校本研究指南》出台后,怎样调动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呢?参与的人员是指派骨干参加,还是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反复权衡后,我们决定针对教师的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尊重教师的意愿,采取自主参加的办法。
为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我们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什么是校本课题研究、校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三方面对教师进行研前培训,使大家明确我们的研究是群众性的研究,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的研究,我们倡导人人做研究、事事要研究。研究中,教师可以对教育教学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我们的操作程序也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以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要求,让教师感到,原来做研究不难啊,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加入了“研究者”的行列。
选题是教师开展研究的第一步,选什么样的题适合自己并有研究的价值,让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与迷茫。教师不会选题,我们就在《教师校本研究指南》中从“德育、教学、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应用”四方面列出选题参考。教师选题时,既可以参照《指南》中的选题,也可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优势进行选题。再不会,就再对选题进行分解,直到帮助教师选择出真正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研究选题为止。
教师不会写计划,我们就召开研究计划培训会,辅导教师如何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专家引领打磨例样,为教师做示范。计划落实不下去,我们就跟踪指导,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与教师一起研究。
教师的研究多为短周期研究,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能够完成即可。因此在计划完善后,每位研究者大概有两到三个月的实践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校采取了集中交流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实施自己的研究。(www.daowen.com)
学校定期召开专题培训会、阶段交流会、问题诊断会、成果发布会,跟踪指导,分析诊断,避免教师研究出现两头紧、过程松的现象,保证研究过程扎实,确保研究真实可信。研究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随时邀请领导和其他老师参与研究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共同促进。
教师的教育研究是在教育实践中,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且为了改变教师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教育教学情境而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养成一种反思、追问与探究的生活方式。因此,它不需要市区级立项课题撰写的申请评审书、理论综述、开题报告等,我校采取了研究计划、研究实践开放交流、研究小结、研究成果发布四项内容的验收方式,强调它的过程一定要针对研究的问题“学习借鉴(学)、设计实践(做)、总结提炼(写)”。这样的方式降低了研究的门槛,让教师在研究中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
对教师研究成果的评价,我们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在研究成果的评价定位上,我们提倡“求质不求量”。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方法、教学设计、案例、小论文、教学叙事等均可作为个人的研究成果。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召开“校本研究成果发布会”,参与研究的教师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一学期的研究。有的教师展示了自己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参考材料,有的展示了自己课堂的精彩视频,还有的将自己每次研究的反思呈献给大家。成果发布会是教师梳理一个学期研究成果的一个契机,也是学校激励教师、展示教师风采的一个机会,对每一位踏实做研究、认真解决问题的老师都予以表奖。
以往的研究由于缺乏过程管理,因此多通过研究材料的呈现对研究者进行评价。我们开展的研究,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中,因此每位教师都会研有所获。所以,总结表彰不采用等级评价的形式,而是由我为每位研究者颁发一份研究证书,我会亲自在证书上写下评语。这样的奖励方式,不仅保护了研究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让更多的老师愿意参与其中。别样的激励方式,带来了无穷的研究力量。
教育既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去拥抱,也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体悟。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具有了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教师在持续的成长与学习中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教师在享有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
“趾而望矣,可以登高而博见也”。学校的引领让老师们找到了研究的归途,体验了研究的乐趣,见证了研究的突破,享受了研究的成果。在攀登教育的高峰中,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校本研究的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