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长的绚彩》: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课程

《成长的绚彩》: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课程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开发《“四有”生活少年》评价课程,而这门课程的开发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了。2013年,学校在上一个课程蓝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开发,编制了《四有生活少年评价手册》,同时也将授课形式进行了改变。每月、每学期班级和学校会对每个学生四个范畴的得星数量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纳入学生四有少年的评选以及各类评优评先考核中。这一评价方式,学校以实验班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成长的绚彩》: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课程

2010年,我们讨论学校特色建设的时候,在确定学校育人目标的当口,与很多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在交流过程中,有专家提出,目前习惯的培养虽然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课程,也没有合适的教材,因此,学校的习惯培养往往存在着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问题。一所学校如果要在习惯培养上有所作为,必定要以课程为牵动,形成系统的习惯培养体系。

这一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既然无前路可走,那我们为何不走出自己的路?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开发《“四有”生活少年》评价课程,而这门课程的开发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了。

2011年,学校编制了《好习惯开讲了》主题校本课程,并以此课程为主体进行了德育课程化的改革实验。这一阶段,学校重在对小学生应具备的习惯进行梳理和指导,共编制了6册。但编制之后,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一套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在评价上也没有具体翔实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习惯的培养没有量化的自我评价和认知。尤其是在活动设计上,所有课程内容都只是校内生活的相关内容,涉及的面较窄,因此我们对这样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调整。

2013年,学校在上一个课程蓝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开发,编制了《四有生活少年评价手册》,同时也将授课形式进行了改变。这一阶段,学校将重点放在了评价上,系统地整理了“态度、习惯、技能、情趣”四个范畴12项内容共108个评价要点。在评价的主体上,我们采取了自评、生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的方式采取的是涂星的形式。每月、每学期班级和学校会对每个学生四个范畴的得星数量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纳入学生四有少年的评选以及各类评优评先考核中。这一评价方式,学校以实验班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单一的涂星的评价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另外,教师的教育引导也受到限制,没有过多的方法。到了实验后期,甚至一些学生不关注自己的习惯是否已经养成,只是机械地为自己涂星,失去了评价的育人目的。因此,我们对这样的设计又一次进行了调整和研究。(www.daowen.com)

从2014年开始,我们历经两年的时间,总结了两次实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以习惯养成为目标的德育教育课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推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课程——《成长的颜色》。这一套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实现了新的飞跃。每月四个小主题,每学期进行四个月的评价课程,一到六年级共设置了192个评价主题。在主题的选定过程中,我们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的习惯养成上,而是将视野拓展到家庭中,甚至是社会上、大自然当中。评价过程也不是所有主题并行,贯穿整个学期,而是以月份为节点,每个月只针对四个范畴的四个小主题进行指导和评价,让一个个习惯养成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螺旋式上升、依次训练。这样的改革一方面避免了课堂中总是出现相同内容而造成师生的厌倦,另一方面也考虑了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科学原则,给学生们适合的时间跨度,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这门课程实施几年来,经过时间的验证,无疑是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把习惯培养置于课程之中,让孩子从认知变为了自觉,而这种认知是系统的、高效的;其成功之处还在于每个习惯的培养都经历了从认知到明理再到导行的过程,21天的闭环过程让习惯培养更具科学性;其成功之处也在于把一个枯燥的习惯培养过程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变成一次次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伙伴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