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我们又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设计了学校的教师发展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
(一)教师发展理念:以研为乐自主发展
教师是践行学校教育的关键,也是落实办学理念的主力军。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要从“死教书,教死书”中脱离出来,实现身份的转变。因此我们倡导“以研为乐,自主发展”的教师发展理念。
这一理念倡导教师要做一个研究者,要把教学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要把工作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更要使课堂教学成为研究的成果。在研究中教学,其乐无穷;在教学中研究,踏地而行。
(二)教学理念:“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会学”指的是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情绪,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实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玩中学、做中学”的体验与习得,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目光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兴趣驱使着人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与态度影响与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感情激发、灵活多样的教法以及课堂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生成
何以会学?会学就要得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价值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和运用方法性的知识,包括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等等。教师应提供可选择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某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进而生成个人的经验。
3.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www.daowen.com)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注意力指向、持久及集中程度”等方面的行为表现,通过有目的的重复或练习,帮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思、问、做、研”等方面的习惯,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独立走向创造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中的自主预习能力、交流学习能力、质疑问难能力、概括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等能力。
(三)课程理念: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恢复学生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型教师角色。因此,从新课程改革趋势看,我们的课程必须走向生活。
“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更是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们认为“生活即教育”作为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课程目标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要从学习能力、生活态度、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学生奠定发展的基础;二是课程内容要来源于生活,从属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三是课程实施要以活动、体验为特点,教与学以作为中心;四是课程评价要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参与,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五是课程管理要以民主为原则,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我们之所以提出了“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的办学核心理念,并不是因为几件小事而引发的奇想,也不是因为看了几本书而闭门形成的教育灵感。我认为,它有其时代意义。
人类文明走过了几千年,教育也发展了几千年。回顾中国教育的历史,我们走过了八股文的刻板教育,也走过了主张标准化、统一化的程式化教育,而今,我们的教育应该回归于人的本源。教育是守正出新、面向未来的,它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而生活教育,正是通过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然而舒畅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奋发努力。
总之,我们提出的“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关注的是生命的发展,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